晶报评:医院如何拥抱“互联+”时代
互联最重要的基因就是分享。医疗资源有限,而且分布也不太均衡是我们所面临的医疗困境,络医院恰恰能改善这种困境,最起码能在医疗信息上实现互联互通
据南方昨道,两年前,深圳市人民医院络医院正式运营,但一直没有获得卫生行*部门的许可,也即缺乏一张“准生证”,只能提供一些免费服务,患者要通过络共享电子病历、看病等远程医疗的目的暂不能实现。
而按照深圳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的说法,目前该络医院服务内容较简单,还达不到收费标准,这也是该络医院一直未获得卫生行*主管部门批准的一个重要原因。据其透露,深圳市卫计委目前正在制定络医院建设的相关*策和方案,希望通过互联找到一个连接起患者的便捷通道。
络医院无疑是对传统就医流程的一种颠覆与重塑。在这样一个移动互联风起云涌的时代,如何让医院学会拥抱互联,如何让它成为释放、激活医疗资源从而给公众带来福祉的风口,是一个越来越引人关注的话题。
单从运营模式上看,络医院有着非常光明的前景。互联最重要的基因就是分享。医疗资源有限,而且分布也不太均衡是我们所面临的医疗困境,络医院恰恰能改善这种困境,最起码能在医疗信息上实现互联互通。除了信息分享之外,络医院给予公众更大的憧憬在于拆掉医院的高墙,让患者在家里看病成为可能,通过络实现隔空的“面对面”诊断,按照互联商业术语来讲,络医院是一种全新的B2C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不久前,广东省络医院已在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正式上线启用,这是全国首家获得卫生计生部门许可的络医院,其运作思路大致是,依托医院此前在社区建立的100个“健康小屋”,将三甲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社区,实现“健康小屋”的可持续发展,提升社区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能力。这样的做法,对深圳来说也不无借鉴意义。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