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白癜风怎么治工行票据业务十年铸起良好口碑
摘要:今年前8个月近2500万元中间业务利润!弑当工商银行票据营业部广州分部这张优异的成绩单摆在人们眼前时,中间业务利润每年翻一番,2年前这个被人形容为天方夜谭的目标早已被超额完成,2010年近454万元,2011年1670万元,广州分部十年来以中间业务为抓手,开创了一条新的业务转型之路,十年账面利润超过32亿元,经营业绩屡创新高。十年
“今年前8个月近2500万元中间业务利润!”
当工商银行票据营业部广州分部这张优异的成绩单摆在人们眼前时,“中间业务利润每年翻一番”,2年前这个被人形容为“天方夜谭”的目标早已被超额完成,2010年近454万元,2011年1670万元,广州分部十年来以中间业务为抓手,开创了一条新的业务转型之路,十年账面利润超过32亿元,经营业绩屡创新高。
以广州分部为代表,作为率先成立的三个直属分部,到今年9月,广州、沈阳、西安分部悄然走过了十个年头。十年潜心拓业和不倦追求,三家分部在工行票据营业部以总部为“龙头”、分部为“主干”、各分行票据中心为分支的全国票据业务服务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铸就了工行票据优质服务的良好口碑,在我国票据市场发展中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re#积极经营屡创佳绩
经营发展是第一要务。十年来,三家票据营业分部深耕票据市场,深挖业务潜能,实现了业绩的跨越式发展。
诞生于珠江之畔,成长于南海之滨的工行票据营业部广州分部,是华南地区首家票据专营机构。十年来广州分部主动转变和优化增长模式,积极探索“零资源占用”的利润增长通道,以实现单一盈利模式向“持票生息、交易获利、服务创效”三位一体综合服务盈利模式转变,多元化协调发展的盈利增长格局初步形成。十年来,票据营业部广州分部累计办理票据交易超过29万笔,金额超过1.6万亿元,共实现账面利润超过32亿元,2011年人均创利超过2100万元,跃居全国票据同业先进水平。与2011年同期相比,2012年前8个月利润总额增加了将近2.2亿元,共计4.45亿元,增幅近100%。
在东北,为推动区域票据市场发展,沈阳分部不但逐步建立起覆盖东北三省、辐射全国的客户络,而且构建了东北地区票据融通中枢。统计数据显示,十年来,该分部累计实现票据交易量近30万笔,金额突破11600亿元,年均达1160亿元,实现利息收入近90亿元。
西安分部也保持了良好的经营发展,开业至今,该分部共买入票据超过2600亿元,累计交易逾5万笔,实现利息收入近35亿元。今年前8个月,西安分部票据买入量超过400亿元,同比增加近230亿元,增幅约115%;实现拨备费用前利润近2亿元,同比增长超过400%。
业务创新硕果累累“票赢家”是工商银行去年创新推出的票据综合服务产品。采访中了解到,广州分部把该产品与传统业务、服务类产品组合,紧贴市场需求,成功打造理财业务新模式、“资金池”业务、票据代理贴现转贴现等完善的产品体系。此外,该分部研发的“主动代理”业务也将有效缓解该分部规模和资金来源单一、资源运用受限的不利局面,有助于打破资源瓶颈,成为实现新突破的重要筹码。
不仅如此,广州分部还积极推动“纸票托管平台”系统的立项和开发工作,进一步实现纸质票据的电子化交易,在创立票据交易新模式的同时,牢牢占据票据市场的枢纽地位。该分部2008年还创新地设立了拓展部,以创新的产品组合和交易方式,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
业务创新永远是发展的源动力。可以说,工行票据营业部的十年发展之路就是一条创新之路。
在西安,工行票据营业部分部也通过积极探索业务模式,实现了业务品种多点开花。西安分部努力抓住电子票据带来的票据市场新一轮发展机遇,抢占区域市场的先导地位,同时在票据理财业务和同业存放业务方面也取得了新的突破,票据收益率、经济资本回报率、资产利润率等指标均处于领先地位。
而沈阳分部则积极开展低风险承兑、融资性存放同业等新型业务。特别是今年,沈阳分部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实现了非结算用途存放同业业务零的突破,成功办理了与其他银行非结算用途存放同业业务近50亿元,取得了可观的收益。
风险把控切实有效
#ad#连续十年假票收进率、不良贷款率、资金损失率、经济发案率为零———这不是一个奇迹,而是上述三家分部注重风险管理与内控机制建设的必然成绩,也是工行票据各营业部得以高质量发展的另一个“法宝”。
据了解,十年来,在市场份额不断扩大、票据业务突飞猛进、经营效益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同时,三家分部始终有效控制了业务操作风险。广州分部不断通过“规范业务操作,严密内控平台”、“优化业务流程、创新流程控制”等多种手段,重点关注内控关口前移和作业过程控制,加强对业务新动态风险点的研判与预警。西安分部在业务处理中做到逐笔审验,跟单资料力求完整,确保票据的真实贸易背景,在操作中还严格执行“复查回审”制度,确保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到位。
沈阳分部则通过形成由分部审查人员、风险主审查人和风险审议小组共同组成垂直风险防控管理体系,实现了业务审查和业务审批的有效分离,并通过积极发挥风险审议小组作用,有效地加强票据交易背景真实性风险审查,较好地把住了风险控制关口,进一步筑牢了风险管理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