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对这些节气吃什么,我是不太留意的。但我婆婆一直挺注重这些小习俗的。昨晚老公就把菜和肉买回来,准备今天中午包饺子,然后给婆婆送去。
一大早老公就接到大哥的电话,说中午他要请婆婆及我们去饭店吃饺子。我们也不用包了,赶紧把肉菜放回冰箱里。
11点刚过,大哥开车就来了。拉着我们来到附近一家口碑比较好的饺子馆就餐。刚到饭口,里面就有不少人了。看来现在注重节气习俗的人挺多啊。
我们要了三盘饺子,鲅鱼馅,虾仁馅,三鲜馅,又要了两盘凉拼。不一会儿功夫,饭店就座无虚席了。
吃完饭,大哥又拉我们去群里江边,沿着新修的景观大道(叫什么名我不知道),去长岭湖观光。
这条路我是第二次走,上次是四年前我练车时,开车来过一次,那时是刚铺好路,周围还乱七八糟的。经过几年的修建,该拆的拆,该扒的扒,该种的种。
现在一眼望江边湿地,辽阔的真有塞外草原的韵味了。没想到哈市市区内,离我家这么近,还有这么美的风景。我真是孤陋寡闻啊!大哥说:没啥事,晚上你们拉着妈出来多逛逛。
来到长岭湖,绕湖一圈,感觉它与几年前也有很大的变化。估计长岭湖也是市里重点打造的市郊风景区。据大哥说,周末来野游的人特别多。人总是对远方的风景名胜情有独钟,对身边美景却视而不见。
因为我每到一处都会不自觉触景生情,今昔对比,想起过去的人和事,往事如烟,留恋又伤感。这一点我和我爸特别像,对过去的事的细节记忆太深刻,想忘却忘不掉。
一次和一位老朋友聊天,说起我们年轻时,在一起的细节。她说,细节我根本记不住了。我才知道,不是每个人对过往都像我一样记忆清晰。
看来记忆力太好也不全是优点。如果我爸记忆力差些,像我的这位朋友一样,过去的事都不记得了,那么爸爸晚年就没有对往事对错的纠结,和痛苦的回忆。难得糊涂,我再加一句,难得忘记。
其实无论过去是辉煌,还是暗淡,什么事都不记得了挺好的。对过往的辉煌不沾沾自喜,对过去的失误、失败不后悔,只考虑活好当下的人,是挺幸福的人。有一种幸福是不与过去纠缠。
什么“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这句话,我现在开始质疑它的广泛性。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漫长的历史来说,可能这种说法是对的。但对于一个人一生这几十年,仿佛就没有那么正确。纠缠自己或家人过去好与孬,对与错,意义真的不大。
02
昨天我看篇文章提出这样一个观点:亲人之间相处,同样需要恭敬心。文章说:亲情是难以割舍的情感,也具有最强的包容性。和亲人相处,不能因为是亲人就可以任性和随意,同样也需要有恭敬心。获得亲人的帮助要感谢,亲人有难处也要及时提供帮助。
非常巧合,今天大哥也和我说了他的一个观点。他说:不管什么关系(亲情、友情、爱情),其总能量都是一个定值。任意的挥霍、透支一种关系的能量,最后能量耗尽,是无法再添加的,于是关系破裂到无法修复。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谁对谁都不能以舍我其谁,唯我独尊,榨干吸净的方式对待他人。
亲人之间缺少边界感,一直是我们民族的不理性之处。总认为一家人,分的太清,就是不懂亲情的生分。其实真正的一家人是儿女小的时候。儿女一旦结婚成家,和父母就不在是真正意义的一家人,而是有血缘关系的,政治、经济、外交均独立的两家人。
作为老年父母,有些事儿女愿意和你说,你就好好听着;不愿意说,你就少打听,不要横加干涉,更不要大包大揽越俎代庖,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独断代行。
因为每个成人都是为自己负责的个体,心中都有不愿被别人(哪怕是父母)涉足的角落,尊重他的内心,尊重他的情感,就是尊重你们之间的亲情。
03
周六,我和老公继续去养老公寓看爸爸。我给爸爸买的葡萄、香蕉、火龙果和粉肠。爸爸说:他吃不了这么多。我说:吃不了就分给别人一起吃。是呀,爸爸每天吃水果,只能吃一点点。
所以我总结:老人在有胃口,还能享受美食的时候,就抓紧吃吧。等真正老到,一桌子美味佳肴,没胃口,没牙口,多吃一点都消化不了的时候,吃饭就不再是品尝美味,仿佛就是为了不饿而活着。
推爸爸溜达的过程中,看到一个五十来岁的中风患者在步履蹒跚的锻炼行走,旁边一位老太太陪着。老公说:不是他媳妇,像是他妈。这么年轻就得这样病,真是不幸。
所以说,家人的健康真是我们最大的幸福。当拥有时,不觉咋地,失去时,才知多么可贵。岁数大了有病有疼,那是无法避免的事。但年纪轻轻就得此病,真是家里的灾难啊。用我婆婆话说:就是坑媳妇、坑孩子,外加坑自己妈。
老妈自己身体再健康,儿子有病,老妈的晚年能过好吗?再次强调:家人的健康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