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中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再谈病毒无药可灭,却不用过度害怕让人安 [复制链接]

1#

安心!治疗疾病不见得以杀灭为主。

中华医术对外感疾病的定义为伤寒。伤寒有五种,即中风、伤寒、湿温、热病、温病。

大家注意到这里问题没有,用词比较别扭,为什么把中风、湿温、热病、温病都归为伤寒?这是因为中风、湿温、热病、温病不同于暑、火直侵成伤,这些病虽属温热病,但人得中由寒而来,即便人处于温热环境,得其病必由人体热寒变化,病中于人当寒凉的期间,这也是夏季也有人得风寒感冒的原因。人们都有体会,无论在较冷或温和的环境下干活、运动,脱掉外衣,浑身冒汗,等不工作或运动了,及时穿回衣物,就不会得病,如果没有及时覆衣就容易感冒,这就是伤寒!

所以如果研究不够,在继承中医的过程中就会迷惑,否定又不敢,到底怎么回事又弄不清,完了就逐渐淡化,丢失,就这样,中华医术的真东西就慢慢不存在了。

据西医统计,确定可以引发外感的病毒有几百种。也就是说你想要终生免疫外感,需要接种几百次不同的疫苗。而且很多病毒在轻微感染或者感染的不同阶段都会引发临床表现症状。所以说想要免疫外感几乎是不可能的。

病毒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极易变异。比如中东呼吸症,其实就是冠状病毒的一个变异品种。

目前的研究水平还跟不上病毒的变异水平。花了10个亿美元终于研发出了某种病毒抗体,结果它又变异了,等于白折腾了。所以美国在疫苗研究上引入转基因技术,也是为了缩短研发周期和应用速度。

中医在处理传染性病时的手段:基本大法就是一种,就是把它们赶出去,不让他们进来。常用名词,驱风,驱寒,祛邪,清热,防风,御寒等,没有一个杀灭的方法。

我们今天知道了,人感染伤寒是病毒或细菌侵入,今天我们试着发展一下中医理论——

虽然病毒看起来不像个生物体,但它们还是有生物活性,那病毒、细菌与所有生物体一样,需要适宜它们的环境生活,人体作为它们的可选载体,选择适合它们的人体去繁殖是病毒、细菌的日常工作。对于人体来说,是不是存在适宜病毒、细菌生活的环境是关键,存在,感染就深,病毒、细菌们美了,人痛苦了,不存在,那就不感染,或感染浅,人美了,病毒、细菌就不得劲了。

那中医的治法就简单了,感染较轻的,通过医学手段让病毒、细菌从体表发散出去;稍重一点的通过和解并以吐法(注意吐不光是呕,这是中医流传时间太长又失汇解的缺点),比如将深度咳嗽变成浅部,通过呼吸道将病毒、细菌送出体外,一旦病邪从体内发出,危害就解除了;还有就是把它们拉出去,热毒内结,清热去火利大小便,病邪从体内拉出去,危害就解除了。

另外,防止病毒、细菌侵入,就是制造它们不喜欢的环境。中医在理论上有人平而泰的理论认识,阴平阳秘,百病不侵。因此防病的关键不是单方面加强人的所谓免疫力,或者补气,因为虚和劳均是人体失衡状态,容易导致生病。为了增加免疫力乱补是不行的。

所以中医药在防治感染性疾病的处置措施,就是制造人体平泰的生理环境。

中医防治外感病跟西医主杀的理论核心各行其道。

而中医的特点在处置外感类疾病时就有不用识别多少种病毒、细菌的优势,管你是哪种,治就是了!

如有异议,请留言指正。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