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药 https://m.39.net/pf/a_4784149.html曾经,笔者小寒去一个名叫“金猴”的乡镇作一个采访,采访对象是一位年近六旬、被当地人称为“贤媳”的女人。采访后,给他留下经久不灭印象的倒不是那位贤媳,而是她长年服侍的老人,也就是她的老婆婆。她的老婆婆八十多岁了,两年前因为中风,不仅失去了行走的能力,还失去了说话的能力,所以只能镇日半坐半躺在轮椅上,折磨着她的儿媳妇。村里有人悄悄跟小寒说,这老婆媳俩真正不是冤家不碰头,两个人吵闹了几十年,谁也不服谁,后来,也真是奇了怪了,似乎是天意,毫无征兆的,老婆婆中风了,以后,这儿媳妇反倒成了孝顺媳妇,喂老婆婆吃,帮老婆婆排泄,十分平静地接受着老婆婆的惩罚。这老婆婆呢,简直中风得心怀恶意,似乎是在刻意惩冶儿媳妇,又似乎是在刻意考验儿媳妇的耐心和意志,虽不能动弹不能言语,却并无别的致命疾病,而且胃口极好,像是在向人们说明她苍老的生命将延续得很远很远。可是,目下,的的确确,她就是个活死人,连行尸走肉都算不上。她剩下的,只是“活着”。可是,别看她这副惨状,脑子并不完全糊涂,十分的怕死,有时候,她会误解儿媳妇的好意,比如儿媳妇想为她翻身免得背上生疮,这时她会大声呻吟着表示反抗,有时候,儿媳妇坐在她面前,她会目光直直地盯着儿媳妇,这时的她,竟然目光如炬呢。可是,已经笃信了佛教的儿媳妇并不觉得害怕,而是安然承受。真不知上苍是在惩罚她还是在惩罚她的儿媳妇。看着她生命中只有的“活着”的状态,小寒的心紧缩起来,觉得骇怕。要不是她不能说话,小寒想自己一定会问问她对生命的感受,毕竟,如此的“活着”,不会是她的选择,而只能是上苍的强行赐予。
后来,小寒有些后悔这次采访,它在他的心上投下了一小片阴影,让他在一段时间里无法快乐起来。
再后来,也许是因为有了对生命的重新认识,小寒发现像那位“贤媳”的老婆婆那样只剩下“活着”状态的人为数不少,甚至有的是中年人。小寒忽然明白了,他们虽然大多怕死,但并非个个怕死,只不过是那极少数不怕死的,没有了死的能力,只能被动地接受活不好死不了的“活着”的生存状态。
小寒以为只有他们那样的人只剩下“活着”,可是,不久后的一次经历让他恍悟,他错了。
那是一个秋天,是仲秋时节,医院陪护一位住院的亲人。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引起了他的好奇和注意:病房里是有一些空床位的,可是有五、六个六十多岁的老人,并不争取那些空床位,而是很安然地一直或躺或卧在走廊里的床位上;看上去,他们精神挺矍烁的,几乎不像我们印象中的病人;还有,他们无一例外地没有家人陪护,但是,他们之间倒是十分地相濡以沫,你用我的碗,我用你的杯子,小声地说笑着,像是几十年的老兄弟,那股亲热劲儿,看了让人感动。小寒忍不住问他们为什么不住进病房里,医院安排他们住在走廊里。小寒真是疑惑了,他们住在走廊里,为什么没有任何不满,反倒还高高兴兴呢?小寒又问一位护士,护士告诉他说,这些老人全都是公办敬老院里的,他们没什么大病,倒是有不少毛病,一个个怕死得很,在这里,吃,住,问诊,检查,治疗,全是不花一分钱的,所以,叫他们住在哪里,他们就得住在哪里,有走廊住就不错了。
小寒即刻感觉到,老人们在这里是受到蔑视和不恭的。可是,他们能够安之若素,仍旧一个个或躺或坐或卧在床上,轻言细语地说着,笑着。
凝视着他们,小寒竟对他们表示理解了。公办敬老院里的老人们,哪个不是受到生活的摧残和磨折?小寒想,他们年轻时,也有过很多浪漫而波折的故事吧?经过多年岁月的磨蚀,如今,大约他们的心上早经锈迹斑斑,所以才会对蔑视与不恭无动于衷。
翌日清晨,在走廊里的昏暗中,在各色人等走来走去的噪声里,小寒看见,老人们竟睡得十分香甜,合奏着如雷贯耳的鼾声交响曲。小寒受不得噪音,一夜没有睡好,头脑就有些昏沉。看着他们,小寒想:别看他们是老年人,人生于他们而言已经变成虚无,只剩下“活着”,但看上去,他们也许比一些年轻人活得还要长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