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中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关于中医ldquo肠蕈rdquo [复制链接]

1#
泉州白癜风医院 http://www.yidingxuansz.com/m/

在《*帝内经》一书《灵枢·水胀》篇中有论曰:“肠蕈何如?岐伯曰: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荣,因有所系,癖而内著,恶气乃起,息肉内生,其始生也,大如鸡卵,稍以益大,至其成如怀子之状,久者离岁,按之则坚,推之则移,月事以时下,此其候也”。后世医家据此论多认为“肠蕈”病是以子宫(旁)少腹内出现圆滑柔韧的肿块,以不影响月经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现代有些医家认为“肠蕈”病属于肠道息肉、大肠癌等肠道肿瘤性疾病,也有些医家认为,“肠蕈”病属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卵巢囊肿等各种妇科肿瘤。笔者以为,现代医学肠道息肉、大肠癌等肠道的良性或恶性包块性疾病可归属于中医“肠蕈”病,而女性子宫附件肿块性疾病(如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卵巢囊肿等各种妇科肿瘤)不属于中医“肠蕈”病。理由如下:

一是《灵枢·水胀》篇论述“肠蕈”病时,特意讲道“月事以时下”,这句话其实是一个鉴别诊断叙述,即用女性“肠蕈”病患者月经正常这句话来说明或解释女性“肠蕈”病的发病部位不在胞中(即现代医学的女性子宫附件)。因为古代医生诊断疾病主要是通过肉眼观察患者临床表现而不是像现代医生诊断疾病主要凭医学影像检查结果,也就是说古人对于女性子宫附件疾病是通过观察“月事”(即月经发生)是否正常来判断的。既然“肠蕈”病对女性月经没有影响,病位不在女性包宫,那这个病也就不是子宫附件的肿块性疾病啦(如现代医学的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

二是“肠蕈”病男女都可罹患,不是妇科疾病。《灵枢·水胀》论述“肠蕈”病并没有明确指出这是“女科”病(即妇科病),而且对于男性“肠蕈”病患者来讲也不存在月经正常与否。就是说原论提到“月事以时下”这句话是特意提醒女性患“肠蕈”病时,不要误认为是子宫附件上的疾病,因为患者月经是正常的。因此,仅凭“月事以时下”这句话来理解并推断“肠蕈”病是不影响月经的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各种妇科肿瘤的话,那男性“肠蕈”病与“月事以时下”又有何关系呢?

三是通篇阅读《*帝内经·灵枢·水胀》原文发现,此篇文章主要讨论的是水胀与肤胀、鼓胀、肠覃、石瘕、石水的临床区别(即鉴别诊断)。对发于女性包宫(即现代医学的女性子宫附件)包块性疾病,其实是有专论的,即原文论曰:“石瘕何如?岐伯曰:石瘕生于胞中,寒气客于子门,子门闭塞,气不得通,恶血当泻不泻,衄以留止,日以益大,状如怀子,月事不以时下,皆生于女子,可导而下。”。这段叙述中有“状如怀子”、“月事不以时下”和“皆生于女子”几句话,与前论“肠蕈”病“月事以时下”形成鲜明对比,即“石瘕”病可出现月经异常,而且是女性特有的,患病后腹部像怀孕一样,而且是“生于胞中”(女性子宫附件)的疾病。由此来说,阅读中医经典名著绝对不能断章取义,一叶障目!

综前述,笔者以为,中医“石瘕”病才是发于女性包宫的肿块性疾病,即现代医学上的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妇科肿瘤性疾病属于中医“石瘕”病,而“肠蕈”病就是少腹内包宫外(子宫附件外)的疾病。当然,临床上,我们可以把它狭义地理解为现代医学上的肠道息肉、大肠癌等位于肠道上的增生占位性疾病。

对于中医治疗肠道息肉病变,依笔者临床诊疗习惯和经验,认为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注重整体辨证与局部辨病相结合。这个局部辨病指的是辨病灶。辨病灶往往不是我们肉眼能直接看到的(除非手术切除组织),我说的这个局部辨病是指要参照现代医学影像学检查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确定病变性质;

二是要注重祛邪与扶正相结合。就是要根据患者发病阶段、病情轻重、病程长短及病灶病理性质、病变程度、病邪轻重和患者体质等,分清主次,处理好祛邪和扶正的关系;

三是要注重传统中药功效学与现代中药药理学相结合。就是在临床选方用药时,既要坚持中医辨证论治原则,按照中医有是证(症)用是方,有是证(症)选是药的原则,同时还要参考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成果,兼顾选择对息肉病变等有针对性治疗作用的中药;

四是要注重内外兼治。也就是整体治疗与局部治疗相结合,即手术治疗与药物治疗相结合、口服中药与中药保留灌肠相结合;

五是要坚持中西医结合原则。做到中西医诊疗优势互补,中医诊疗全程参与,即使西医手术后的患者也不要影响中医辨证治疗,这对改善、缓解患者术后各种异常症状和防止病情复发有很好作用。

备注:文章为个人临床学习笔谈和经验交流,别无它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