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中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方治疗阳痿5案例,性冷淡,有辩证用药思 [复制链接]

1#
治疗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点击上面童心小道

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体“童心小道”,再点击“
  *芪30克人参10克当归10克附子10克桂枝10克肉苁蓉10克巴戟天10克川牛膝10克蛇床子10克小茴香6克艾叶10克花椒10克吴茱萸10克乌药10克枳壳10克肉桂3克(研末分吞)


  治肾阳虚之阴冷,性冷淡。

二、温经化瘀煎


  小茴香6克干姜6克桂枝10克香附10克元胡6克当归10克川芎6克赤芍10克川牛膝10克炒五灵脂10克炒王不留行15克丹参15克肉桂3克(研末分吞)


  治气滞血瘀之阴冷,性冷淡。

三、温经化痰煎


  小茴香6克干姜6克桂枝10克香附15克枳壳10克陈皮15克法夏15克茯苓10克苍术15克胆南星10克白芥子6克川牛膝10克泽泻10克萆薢10克石菖蒲10克


  治寒痰下注之阴冷,性冷淡。

经行口糜五方


  经行口糜,古代医家对此论述较少,但临床比较常见,大学教材《中医妇科学》将其分为阴虚和胃火二证进行论述,愚在临床中总结之五种证型,仅供诸位参考。

一、三地通心汤


  生地10克熟地10克地骨皮10克木通6克莲子心3克生甘草6克


  治心阴不足之经行口糜,证见经期口舌糜烂,五心烦热,夜寐不宁,舌红少苔,脉细数。


  方中生地,熟地,地骨皮滋阴祛虚火,莲子心入心经,既为清心火要药,又为引经药,木通利小便而是虚火从小便走,生甘草清火且能调和诸药,全方配伍简洁明了,为治心阴不足之经行口糜之效方。

二、九味地*汤


  地骨皮10克*柏15克知母15克熟地15克山茱萸12克山药12克泽泻10克茯苓10克丹皮10克


  治肝肾阴虚之经行口糜,证见经期口舌糜烂,骨蒸潮热,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


  本方为《医宗金鉴》所载之知柏地*汤加地骨皮而成,愚在临床中以此知柏地*汤治疗阴虚之经行口糜有效,但火热重者,加地骨皮一味,效更佳,且对口糜,骨蒸潮热,腰膝酸软尤效,且看地骨皮此药:


  地骨皮,别名:枸杞皮,为茄科、枸杞属植物,是枸杞的根皮。性寒,味甘。入肺、肝、肾经。清热,凉血。治虚劳潮热盗汗,肺热咳喘,吐血,衄血,血淋,消渴,高血压,痈肿,恶疮。《本草述》:"主治虚劳发热,往来寒热,诸见血证,鼻衄,咳嗽血,咳嗽、喘,消瘅,中风,眩晕,痉痼,腰痛,行痹,脚气,水肿,虚烦,悸,健忘,小便不通,赤白浊。"《纲目》:"去下焦肝肾虚热。"《药性论》:"细锉,面拌熟煮吞之,主治肾家风。"《兰室秘藏》地骨皮汤:治膀胱移热于小肠,上为口糜,生疮溃烂,心胃壅热,水谷不下:柴胡、地骨皮各15克。水煎服之。

三、降胃通腑汤


  竹叶15克代赭石15克(先煎)*连6克大*10克(后下)芒硝6克(冲服)


  治胃火上逆之经行口糜,证见经期口舌糜烂,口臭便秘,口干喜冷饮,舌红苔*,脉滑数。


  方中竹叶伍代赭石降上逆之胃气,竹叶配*连清胃中之实火,有又大*芒硝导胃肠之热结,使火从大便消,如此,口舌糜烂,口臭便秘皆可愈也。全方药少而效著,实为治胃火上逆之经行口糜之良方。

四、益气降火汤


  生*芪30克知母10克生地10克柴胡10克升麻10克甘草10克


  治气虚之经行口糜,证见经期口舌糜烂,乏力气短,精神萎靡,舌淡苔白,脉细弱。


  方中重用生*芪补气为君,柴胡,升麻益气升清直达口舌,又佐知母,生地,甘草退气虚之火,如此,气补而虚火退,口舌糜烂则自安也。

五、温阳敛阴汤


  附子10克鹿茸2克(研末分吞)肉桂3克(研末分吞)川牛膝10克熟地10克甘草10克


  治阳虚之经行口糜,证见经期口舌糜烂,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迟。


  方中附子,鹿茸,肉桂补元阳,佐熟地阴中求阳,更能敛阴入阳,川牛膝引虚火至命门,甘草清虚热且能调和诸药,全方药少力专,为治阳虚之经行口糜之佳方也。


  以上五方治疗口糜,不为妇科独有,内科所见之口糜若对症投之,亦效。


  愚常夜观先贤书籍,叹古人智慧之深,中医之博大,然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对古之圣贤所载之空缺处,愚常欲填补之,愚本质拙,然愚者千虑必有一得,今愚以笨拙之资,于临床总结之经行口糜五方,愿能对此一节作微薄之贡献,然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书中所载之方,有不尽人意之处,万望同道批评指正为感!

经行口糜五方

经行口糜古论寥,

临证用方总嫌少,

今创五方经行用,

内科对症效亦好。

图文转载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告知删!

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仅做信息分享,不作为医疗建议、推荐或指引。

文章内容仅供临床思路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员请勿试药。

感恩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