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中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儿科教学查房支气管肺炎的诊断及治疗 [复制链接]

1#

冬季是哮喘的高发季节。那么在中医里,是如何认识支气管哮喘,又是怎么把那些难治性哮喘治好的呢?

支气管哮喘属于中医的“哮病”。认为哮病是因宿痰伏肺,遇感引触,痰阻气道,肺失肃降,痰气搏结,气道挛急而出现的发作性痰鸣气喘疾患。哮病发作突然,起病多快、病情多变,常表现倏忽来去,时发时止,且多发作于秋冬气候突变和花粉、尘螨较多的风气偏盛季节,发作前常有鼻痒、鼻塞、喷嚏、流涕等先兆症状,或见肌肤风团疹块,具有风邪“善行数变”的特性,发作时喉中如吹哨笛,或痰涎壅盛,声如拽锯,符合痰邪“阻滞气道”的临床特征,故风、痰是哮病的主要病因。

肺为娇脏,其气通于天,外合皮毛,不耐寒热,易受邪侵,且与外界关系密切,故在气候突变时哮病发病率较高。中医所说的“风邪”还包括某些过敏因素,如吸入花粉、异味气体、烟尘等,均可影响肺的宣发,致津液凝聚,痰浊内蕴,导致哮病。“风”邪是过敏性疾病的始动病因,风邪为患的病变特点,是由于变应原作用于人体,引起变态反应,产生大量的组织胺、激肽等生物活性物质,产生过敏反应,出现相应的遇邪即发的症状,根据不同的体质可伴有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疹等。

另外与支气管哮喘密切相关的另一个脏为肝,肝性属木,风动木摇。肝气久郁,或暴怒伤肝,肝气亢盛,肝气上逆于肺,使肺失肃降之能,升多降少,气逆而发咳、喘、哮病。哮病若因忧思郁虑、愤懑恼怒等情志变化者,责之“肝风”为患,属于内风。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因饮食不当,进食鱼、虾、蟹等海膻发物亦可诱发哮病,属“脾风”致病。脾失健运,痰生于脾,饮食不当,诱发“脾风”,痰阻气逆,则哮病作矣。《证治要诀·发丹》曰:“有人一生不可食鸡肉獐鱼动风等物,才食则丹随发,以此见得系是脾风。”明确指出,脾风与饮食(致敏)有密切联系,观之临床哮病患者亦然。由此,对过敏体质的人而言,嗜食蟹、鱼、虾及咸、肥甘之品,可积痰蒸热,易助湿化痰生火,上犯于肺,肺失宣肃,而诱发哮喘。

哮病之所以反复发作,是因为宿根—痰的存在,由于宿痰伏肺,遇诱因或感邪引触,以致痰阻气道,肺失肃降,气道挛急而致哮喘发作。哮病的病理因素以痰为主。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支气管哮喘发病过程中,有大量炎性细胞、炎性介质、细胞因子和多种免疫活性物质的产生,导致气道慢性炎症的形成,导致气道高反应性,这一过程及该过程中所产生的多种物质皆可理解为中医之“宿痰”的形成。痰邪是哮病发作之根本。

哮病发作以风为始,风有外风、内风,外风上受,引动伏痰,内外相引发病;内风与肝、脾有关,可因肝郁不达,化火生风,气滞痰郁,风痰上逆;或由脾失健运,积湿生痰,每因饮食不当,进食海腥发物动风之品触发,风痰上扰,壅塞于肺所致。故哮病的反复发作与肺、脾、肾功能失调有密切关系。

(本文摘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参贝北瓜膏!—冬季平喘利器,有效治疗哮喘!

参贝北瓜膏是上海静安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中药制剂,可祛痰润肺,止咳平喘,有效根治哮喘症。配方独特,无*副作用,有效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率达到95%!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2#

支气管肺炎

诊断及治疗

年10月22日3:00,住院楼3楼,儿科的王珍妮老师通过教学查房为临床实习生讲授了有关小儿支气管肺炎诊断及治疗的相关知识。

查房开始,王老师带着同学们进入到病房里,然后实习生谢淑如开始病例汇报。

同学们对病例有了一个基本了解。

然后由谢同学对患儿进行了肺部听诊检查。

查房结束后,大家返回学术活动室。

回到学术活动室,王老师让同学们思考刚才谢同学在汇报以及体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大家畅所欲言。

王老师用一个个问句,带领大家回顾了相关知识点。

如何诊断肺炎?干啰音与湿啰音如何区分?支气管肺炎有哪些特点?支气管肺炎治疗选择什么药物?一堆问题迎面而来。

同学们也是有备而来,踊跃抢答,你一言我一语就把这些问题全部解决了。

“肺炎可以通过症状、体征、胸片结合病原学检查等做出诊断”……

短短几十分钟的讨论就把支气管肺炎这个疾病了解的差不多了,同学们感觉收获颇丰。

最后,王老师对这次教学查房进行总结,告诉大家儿科教学查房前一定要提前跟患儿家属做好沟通并做好细致的准备,提前复习好相关知识点,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带着问题来参加查房,这样才能教学相长,同学们对疾病的把握才能更全面、更深刻。

王老师强调:儿科跟成人各专科都不同,有自己的标准和特点,一定要注意区分。而且由于儿童患者的特点,没有特别的爱心、细心和耐心,要想在儿科顺利完成实习有一定的难度哦!

收获满满的一下午就这样过去了,不知道你对未来的儿科实习是不是充满了期待呢?

THE

END

文字编辑丨谢淑如

图文排版丨孙智平

审核编辑丨蒋 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