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越医简介
吴兴和:年出生,副主任中医师,毕业于浙江中医药大学。医院中医科主任。
坐诊地点:大校场,培新小学对面国药馆
坐诊时间:周三上午、周日全天
咨询
秋冬,哮喘又进入一个复发高峰
——如何预防和治疗,副主任中医师吴兴和答读者问
□撰文 艾一
随着天气渐渐转凉,近段时间绍兴晚报“越医在线”栏目的热线-陆续接到一些读者有关哮喘问题的咨询。像一位姓钟的女士来电述说,她的孩子一到秋冬季就哮喘得厉害,有时还感觉到像气都透不过来一样,看着就让人难受。还有读者来电询问,中医有没有办法治疗哮喘,希望推荐一个好医生。
针对读者的来电,“越医在线”栏目的专家团推荐副主任中医师吴兴和来解答读者的问题。
1哮喘,一种令人揪心的疾病
说起哮喘,医界会说这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被世界医学界公认为四大顽症之一,被列为十大死亡原因之最。病患家属会这样描述“突然发作,整个人就这样缩成一团,透不过气来,医院,病情控制后,整个人才慢慢舒展开来。看着真是令人揪心啊。”
对哮喘病颇有研究的副主任中医师吴兴和这样说,该病一年四季皆可发生,但进入秋季后则是一个复发高峰,接下来的冬季和春季也一样,气候骤变是主要原因。老人和小孩特别容易反复发作,发作时咳嗽胸闷、喘息、呼吸困难,发作时间多在夜间或清晨,所以很危险。被哮喘缠上很麻烦的,除少部分小孩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愈以外,绝大多数患者随着病情的发展转变成慢性长期发作。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病急乱投医”。而哮喘病又让患者非常难受,让患者家属感到胆战心惊。吴兴和指出,于是有些患者通常会把道听途说的方法当成“救命稻草”,四处求医,结果反而陷入误区,拖延耽搁了病情。
2哮喘,标本兼治扶正去邪气
“中医学上的‘哮喘’是广义的,它泛指呼吸喘急,属于‘喘证’‘哮证’范畴。”吴兴国说,严格来说,哮喘是两种病,哮指声响,喘指气息,是一种发作性喉间哮鸣气促,呼吸困难,甚则喘息难以平卧为临床特征的疾病,具有反复发作难于根治的特点。临床上喘和哮常不易区别,即使同一病人也可发作轻时似喘,而发作加重时则成哮。
“哮喘的发生,主要为宿痰内伏于肺,复加外感、饮食、情志、劳倦等因素而诱发,壅塞之气、非时之感、胶固之痰为哮喘发作的三大主要环节。”吴兴和说,导致宿疾内伏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一是寒邪伤肺痰饮内停气道;二是有饮食不当,酸甘肥太过,酿痰蒸热,上干于肺;三是有脾肾阳虚,气不化津,痰浊壅肺等。但造成哮喘发病必定兼有各种诱因,如风寒、饮食、情感、劳倦等引发其痰,以致痰气交阻,痰道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搏结,阻塞气道,肺管因而狭窄,肺气升降不利,而致呼吸困难,气息喘促;同时气体的出入,又复引触停积之痰,产生哮鸣之声。杨士瀛所著的《仁斋直指方论·喘嗽》就有这样的论述,“肺主气也,一呼一吸,上升下降,荣卫息数,往来流通,安有所谓喘?惟夫邪气伏藏,痰涎浮涌,呼不得呼,吸不得吸,于是上气促急,填塞肺脘,激乱争鸣,如鼎之沸,而喘之形状具矣。”
“历代医家认为,哮喘发生的内因,主要责之于肺、脾、肾。”据吴兴和介绍,这是因为肺主气而司呼吸,但气的根本在于肾,如《类证治裁》:“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阴阳相交,呼吸乃和,若出纳升降失常,斯喘作焉。”说明了“气出于肺而根于肾”的肺肾之间的密切关系。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若脾失健运,则聚液成痰,上阻于肺而引发哮喘。《证治心得》云:“肺为气之主,而脾则肺之母也。脾肺有亏则气化不足,不足则短促而喘。”可见,脾肺肾三脏功能失调是哮喘发作的内在因素。
“哮喘的治疗应遵循‘缓则治其本,急则治其标’的辨证施治原则。”吴兴和说,对于反复发作,本虚标实慢性哮喘病人,宜标本兼治,肺肾同治,攻补兼施,应从补虚的整体出发,兼顾平喘祛痰,使攻邪不伤正,补虚兼祛邪。治本措施宜在缓解期进行,根据脏器和阴阳的不同症候,区别肺脾肾的不同主次,特别是以补肾为重点,全面兼顾,予以扶正固本,使正气足而邪自去。
3哮喘,四方面入手病家强防
“对于一些患哮喘的‘老病号’而言,不少都属于身心疾病范畴。”就如何预防哮喘反复发作,吴兴和说,要树立“病家强防”的理念,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要防感冒。因为感冒会诱发哮喘,而且严重干扰康复进程,所以治疗期间尽量不去公共场所,气温骤降时做好防寒保暖。
二是要远离过敏性物质。注意生活环境的清新、整洁。居室选择向阳的,通风、干燥,严禁吸烟。饮食清淡而富有营养,忌食生冷、油腻、煎炸、辛辣芳香、过敏过甜以及鱼虾等海产食物,勤晒枕头被褥、衣物、布类玩具,防止螨虫。家庭不养小动物及易过敏的植物花草。若哮喘发作还要找到此次发作原因,避免“故态复萌”。
三是要适当运动,如散步、吐纳吸气吹气、太极拳、游泳等。坚持适宜的运动可促进血液循环及新陈代谢,增强心肺功能,提高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减少哮喘发作。但运动量宜从小到大,强度从弱到强,逐步适应。
四是要了解哮喘病发作的3个阶段。第一阶段会出现鼻塞、流涕、打喷嚏症状;第二阶段会出现咽痒咳嗽、胸闷;第三阶段会出现咳痰、喘、呼吸困难。一般身体健康的人出现第一阶段症状,身体通过自我调节病情即止于此,而哮喘病人往往没有这种正常的抵抗能力,结果使病情继续发展下去。所以,密切注意这些先兆,及时就诊,最大限度地保护好支气管的功能,防止哮喘反复袭扰。
特别启事
如果您在寻医问药中有什么疑问或遇到什么难题,您可以在绍兴晚报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