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中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春季皮肤病,中医八法之ldquo下法 [复制链接]

1#

中医治法丰富多彩,常用治法是“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正如《医学心悟》说:

论病之倚,则以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统之。

▼▼▼

下法属于攻法,具有“泻下通便,清热泻火,逐水消肿等作用。”笔者治疗各类皮肤病,尤其春季皮肤病,灵活运用下法规则:

皮肤病虽然在肌肤,但实质是脏腑功能失调的外在表现。

《*帝内经》日:“肺与皮毛,又与大肠相表里,肺兄宜于宣肃,腑气贵于通降”。二者在生理功能上相互联系,病理上相互影响,故皮肤之疾在治疗时常需顾及腑气泄降,临床多型皮肤急患者,现简介绍于下。

▼▼▼

一、轻宣通下法

临床表现:风团瘙痒,伴有腹痛,少年小儿症状多见,甚至恶心,呕吐,咽干咳嗽,大便干结,舌红苔*,脉细数。

中医辨证:为风热郁肺,胃肠积热

方选:防风通圣散化裁

防风10g,荆芥9g,前胡9g,野菊花15g,大*6~9g,枳壳12g,厚扑9g,连翘15g,牛蒡子9g,生甘草6g。小儿按年龄加减剂量。

注意:春季瘾疹多由风热闭肺,肠腑不和所致,治应疏风解表,通腑行滞,达到内外分消,疏风清里,故疗效显著。

二、清上通下法

临床表现:面潮红,油腻,丘疹,脓疮,结节,时有溲赤,便秘,舌红苔*腻,脉滑数。

方选:枇杷清肺饮合茵陈蒿汤加减

枇杷叶10g,桑白皮9g,*芩12g,栀子9g,赤芍9g,蒲公英20g,野菊花12g,知母12g,茵陈9g,熟大*6~9g,儿童年龄增减剂量。

注意:多数患者属肺胃积热蒸灼颜面所致,方中各位中药以宣肺清热,通腑泄热,每用有很好的疗效。

三、活血通下法

临床表现:胸腹痞满,局部出现蛇串疮疱疹,引起全身不适,头昏脑胀,夜间难睡失眠,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苔*腻,脉弦数

方选:小承气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味

桃仁9g,红花6g,当归9g,川芎9g,丹参9g,全蝎3~6g,玄胡12g,生大*9g,枳实9g,*柏9g,白花蛇舌草15g,生地18g。

小儿按年龄减少剂量。

注意:患者属气滞血瘀证,疼痛难忍,阳明腑实明显,所见皮肤氧的特征,又波及脘腹痞满,肠道不畅等,治应活血化瘀,轻下热结,该中药瘀祛,肤减氧止疗效。

▼▼▼

皮肤病使用中医下法,在治疗中应注意:

“中病即止,不可贪功而伤正气;护胃,顾正气的原则。”

简单介绍三型,其实皮肤病分型多,按辨证施治宗旨,我门诊乃以汤剂,丸剂,洗剂,皮肤膏剂等,多种方法的结合可提高临床治愈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