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中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四大顽证首中风,脏腑经络虚实看 [复制链接]

1#
文/兴鸿医生

据五运六气分析,壬寅年,少阴君火与厥阴风木交织,特别容易伤于风,尤其是木运太过之人,稍不注意就可能感受风邪,甚至中风。中风是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不语或语言蹇涩为主要表现的脑神经疾病。

早在唐宋以前,中医就以外风立论,认为“内虚邪中”,即体虚而导致风邪直中经络、中脏腑,现代以内风立论为多,即机体内部的病理变化所导致的风自内生。风为木气,肝在五行中属木,同气相求,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所以肝为风木之脏,且“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说明内风的产生与肝的关系甚为密切。中风常见于老年人,已经成为我国死亡的第一大病因,需要提前预防。

中风先兆是中风的早期阶段,一般起病较急,持续时间较短,无需治疗可自愈,但复发率较高。临床上常用张锡纯的镇肝熄风汤来预防中风。镇肝熄风汤适用于肝肾阴虚之人,肝为刚脏,喜调达而恶抑郁,张氏在方中不仅用牛膝、代赭石等药镇肝降逆,同时运用玄参、天冬等滋阴疏肝之品,共成标本兼治而以指标为本的良方。

中风急性期是在肝风内动后,经脉络道瘀滞,血不能充养肢体,从而出现上肢不能抬举,掌不能握,下肢不能行走,足不能步的半身瘫痪主症,治疗用通经活络之法。真方白丸子以熄风除湿止痉为主,降逆化痰、行气宣滞为辅,适用于脉络空虚,风痰乘虚入中、气血痹阻者。《瑞特堂方》有云“诸风,此药可常服,永无风痰隔壅之患”

中风后遗症期的半身不遂常用补阳还五汤治疗。王清任道“人体阳气有十成,左右各五成,凡一侧偏废,则已丧失了五成之阳”,本方意在补五成之阳,大量的补气药和少量活血药相配,使气旺血行,活血不伤正,共筑补气活血通络之功。

辽宁省青年名中医刘涌涛中医师孙兴鸿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