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中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晶报评公益行动亟须走出认知误区 [复制链接]

1#
黑龙江白癜风医院

晶报评:公益行动亟须走出认知误区


事实上,社会大众关于公益的认知误区,并不限于对“悲惨故事”的偏好。


汤嘉琛


上月底,广西卫视某公益节目报道了孤儿杨六斤的悲惨境遇,社会各界的爱心捐款迅速突破500万元。但杨六斤的亲戚在看完节目视频后说,其中一些失真内容“感觉像在演戏”。在舆论追问之下,广西卫视近日承认,当初因为“想让大家更多地同情杨六斤”,在“独居数年”、“靠吃野菜充饥”等情节上存在失实。电视台领导强调,当初做这档节目时没有私心,只想帮助杨六斤这样的贫苦孩子。


电视公益节目刻意“贩卖”悲情,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种悲惨故事观众最买账,也最可能让观众在关注的同时掏钱捐助。同样一个孤儿的故事,如果电视台播出前没有做一些“包装”,最终很可能难以激起观众的共鸣和行动。通过这个事情可以看出,社会大众对公益的认知,实质上影响了一些公益人和公益行动。但是,一旦公益行动中的某些失真做法被揭穿,大家对公益的信任将被严重挫伤。


事实上,社会大众关于公益的认知误区,并不限于对“悲惨故事”的偏好。


有一种同样很普遍的认知误区是,认为做公益的人就应该当“活雷锋”。在一些人的逻辑中,公益行为很高尚,所以每一笔爱心捐款都应100%用于公益项目。正因为有这种比较“原始”的公益观念,一些人看到某些基金会晒出的账目明细中有“执行费支出”时,就质疑公益人有中饱私囊的嫌疑,甚至不分青红皂白地怀疑那是“骗捐”。可实际上,公益需要成本,已经是现代公益慈善的基本常识。


延伸阅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