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哪个医院专业刘远举:高考方案调整得失
谁能告诉大众,虚数的平方,虚空中一直匀速运动的小车,以及剥削阶级、*的历史等等,又有什么生活意义呢?相反,能听懂美剧,直接打开阅读CNN站的意义,反而是现实和生活化的。所以,高考分数调整方案是好是坏,已经很明白了。
近日,北京公布了2016年的高考方案,根据该方案,语文由150分增至180分,而英语由150分减为100分。北京市高考方案的此番变动,其背景是社会对英语教育的普遍质疑。
我国的教育制度,除了教给学生知识外,另一个作用就是实现对学生的选拔。简单地说,学习不仅是为了学知识技能,也为了竞争。更具体的,这两个作用由考试来完成,既测试学生是否具有一定知识水平的资质,又对学生的能力进行排序——所以,教育既是资质性系统,又是一个竞争性系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中的竞争也越来越强,中国30年的飞速发展同时也是压力剧增的过程。这些增加的压力,通过职场对学历的要求传递到教育系统中,使得身在教育系统的学生承担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
在这种压力下,对于同一年龄阶段,资质性要求与竞争性要求差得太远,以至于在同一场考试中不能容纳两种作用,于是我们就看到了初中毕业考试与中考、高中毕业考试与高考的分离。
另一方面,随着人类进入知识爆炸的年代,人类的知识库飞速膨胀,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阶段学习的知识内容也越来越多。100年的最尖端的狭义相对论已经变为普通大学物理的内容。在这个知识点不断进入大学的过程中,也必然挤压大学的一些知识点下移到高中。理论上,在竞争的作用下,知识点下移中,学生会凭借自己的能力尽量多学习知识,以在教育系统的竞争性考试中获得更多的优势。
根据人类的认知规律,前沿知识点本身意味着更高的智力、学力要求,所以,同一年龄段的学生之间的激烈竞争就体现在对最前沿知识点的掌握与应用上。虽然实质上造成压力的是竞争,但表面上看起来,人们观察到的结果却是,为了升学而努力的学生在那些新移入的知识点上熬更守夜。所以,在减轻负担的呼吁下,抑制知识点下移成为教育管理部门的重要工作。
我们就看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一方面,英语已经下移到小学低年级;而另一方面,在减负的*治压力下,我们可以看到管理部门严禁幼儿园教授知识,严格规定了小学、初中、高中的知识点范围,并通过考点的方式加以固化。此次,北京教委就规定,小学三年级以下将取消课堂英语,但竞争趋势下的家长们却反问:哪个家长敢让孩子在四年级才学英语?小升初怎么办?并表示会通过报辅导班的方式加以弥补。
这是因为,既然竞争压力存在,教育系统的筛选职能存在,那么,仅仅是通过抑制知识点下移来减轻负担,只能是镜花水月,一切都不会有太大变化。当然,也不会毫无变化。对于中小学,由于考试存在一定的自主性,规定知识点的作用有限,就会通过辅导班的形式来完成更多的知识点学习,并在考试中体现。
到了高中阶段,高考指挥棒的威力显然更大,学生能力的竞争只能围绕这些知识点进行。在这里,知识点就像价格,而在考试中胜利就像紧俏的商品,当人们不能通过更多的价格(知识点)去获取胜利的时候,和市场中一样,必然会采取其他的办法,市场中就是排队,而考试中就是围绕知识点的过度开发与学习。在市场中,这个现象叫租值耗散。
毫不夸张地说,现在的教育制度下,每一科都有租值耗散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由于人类必然会遗忘,所以,你即使记住了勾三股四弦五,但注定忘记关于这个定理的复杂应用,而后者恰好是考试难点所在,这就是租值耗散所在。
某种程度上,只要教育系统存在竞争,这种租值耗散一定存在。只有当“竞争”与“学知识”是激励相容的时候,才能减少这种耗散。从这个意义上,我赞同把大学知识下放高中,把反复在各科知识点上的复杂发挥,换作微积分、逻辑、哲学的新增知识——既然都得苦拼竞争,不如借这个机会多学一点,为将来大学留出更多的专业积累时间。在实现这一点之前,减一科分数、增一科分数,其实意义也不大,在不增加知识点的情况下,竞争压力之下,无非在现有知识点上反复折腾,学生的负担并不会减轻,不过是学生精力在各科之间的转移。
所以,调整英语是否有益的问题,就可以转化为:调整分数之后,各科的租值耗散必然变化,那么总的租值耗散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化为大白话就是:减少在一个科目中的精力,而同时花更多的精力学另一科是否值得?是否更有用?
随着英语分数的减少,学生在英语上的精力会相应减少,但是,学生增加精力的科目却不一定等于方案增加分数的科目。
学生选择在哪方面努力,取决于边际收益,语文作为母语,从牙牙学语算起,到高考的时候已经有十七八年,除了少数记忆性知识点、写文章的八股技巧外,很大程度上都得靠天分。依靠阅读、写作积累的语文能力,从而提高语文分值,边际效果是很低的。从这个角度看,在语文方向的努力并不划算,所以,虽然学生肯定会减少在英语方面的努力,但并不会因为语文的分值增加了,就同比例地提高“语文时间”。从某种程度看,这也表明作为母语的语文教育,目前已经足够,并不像许多人危言耸听的“母语危机”。
所以,虽然提高的是语文分数,但实际上,学生却注定把精力花在数学、物理、化学、*治这些相对边际收益较高的科目,然后,在这些科目上的租值耗散就会增加。那么谁能告诉大众,虚数的平方,虚空中一直匀速运动的小车,以及剥削阶级、*的历史等等,又有什么生活意义呢?相反,能听懂美剧,直接打开阅读CNN站的意义,反而是现实和生活化的。所以,环环相扣的逻辑之下,高考分数调整方案是好是坏,已经很明白了。
来源:上海经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