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去哪里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6352651.html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听故事学中医,今天学习颜德馨(年~年4月17日)。
长期从事疑难病证的研究,学术上推崇气血学说,诊治疑难病证以“气为百病之长”、“血为百病之胎”为纲。
我们可以看出这位名医离我们很近。竟然活了97岁。颜老在六十年行医生涯中,上下求索,勇探未知,不断创新,善于总结经验,勤于著书立说。
我们来看一下这位名医的学习历程。
心法的学习路径。至12岁时,父亲就让背颂《内经》、《伤寒》等中医古代典籍,午夜一灯,晓窗千字,是习以为常的。虽朝夕诵读而能背出,但对于其医理却似懂非懂。当时,西医尚不时兴,治病主要是靠中医药。
一次,一位无锡农民,在他家门口被车子轧伤,大量出血,父亲在那位农民的伤口上敷上一把“铁扇散”,血顿时止住了。又有一次,父亲的“餐之轩”医寓来了一位农民,背上生了一个“阴疽”,高高隆起,发着高烧,痛苦万分,父亲为他施行“火针”,即用一种带有棱角的针烧红后直刺患处,脓水大量外流,其苦顿失,烧退炎消。这一件件事情,给少年的颜老很大触动,体会到“医乃仁术”,施救夭横,足以活人。渐渐地颜老立志学医,“不为良相,则为良医”,要像他父亲一样做一个医术高明的医生。
于是每逢父亲临诊,我就侍诊一侧,一面看父亲怎样治病,一面帮父亲抄方子,聆听父亲教诲,并且把父亲的方子分门别类地加以整理,内科、儿科、妇科、喉科、外科整理了几十本。父亲对于脾胃学术之研究,造诣尤深。其在理论上倡导“脾胃既为后天之本,又为诸病之源”的观点,认为脾统四脏,脾病可波及四脏,四脏有病,亦波及脾,故临床有心脾、肺脾、肝脾、脾肾同病等病证。
历程
于是在年,16岁时,考进了上海中国医学院。从家庭走进学校,那是一个崭新的世界。在学校,不但要学习传统中医理论,而且名医荟萃,流派纷呈。我随程门雪、徐小圃、秦伯未、盛心如、单养和、费通甫、祝味菊、章次公等中医大家学习,以临床疗效为标志,汲取各家长处,提高了理论认识和临床实践水平。在学习过程中,认为各家各有所长,自成特色,合读则全,分读则偏。
颜老在年轻时在诊疗过程中也常遇到一些疾病无法解决,记得曾治一大咯血患者,盈盆盈碗,经投犀角地*汤而不效,意颇惶惑,思索再三而不得解,遂求教于盛心如。盛先生云:可于方中加生*三钱,当愈。投药果然效如桴鼓。又治一久热不退之患者,汗后遍投攻腑、化浊、育阴等法都不为功,请益盛老,嘱以小柴胡汤加甜茶叶、马鞭草,两剂热退。后将此法用于多例不明原因之发热,皆有效验。一药之师,感德不忘。我经“医之医”教导而得益者,尚有石楠叶之治头痛;天竺子、腊梅花、凤凰衣之治小儿百日咳;白茅花蒸豆腐之治大咯血以及附子的振衰救绝等等,沿用至今而不废。数十年来承先贤遗风,乐于课徒,循循善诱,以报吾师
程门雪、秦伯未、章次公诸师均出自丁甘仁先生门下。丁先生为清末名医,学识经验丰富,不仅擅治温热病,对内伤杂病的辨证立法也颇有创见,常采用伤寒辨六经与温病辨卫气营血相结合的办法,在方药上则经方与时方综合运用,打破成规,独出心裁。从丁派弟子游,学习其“胃以通为补”、“宣肺气以疏肝”、“补精必安神”等法用于临床,疗效确显。
学好经典著作01
学好经典著作是学好中医的关键。我的学习方式,是以自学为主。凡在临诊时遇到疑难问题,我常从书本上寻求解答。利用业余时间,颜老先后学习了《*帝内经素问》、《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浅注》、《陈修园七十二种》、《本草备要》、《景岳全书》、《临证指南医案》等书。这些经典著作,构建起了中医自己的生理、病理、药理、诊断及治疗方面的理论体系。此外,我还广泛阅读各家学说,尤喜名家医案医话,因为这类书通常是前人临床经验总结,带有鲜明的学术个性,读时每叹其独具慧眼和真知灼见,有着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对于西方医学,我亦粗涉范篱。
02
如《内经》为中医基础理论典籍,集古代医学、哲学理论之大成,吸收了当时天文、地理、气象、物候、历法、农家、兵家等大量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成就,其中阴阳、五行、六气对后世影响深远。但我认为其中还记述了大量疾病学的知识,对疾病从病因病机上作了分析,提出了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方法和治疗原则,为后世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03
以消渴为例,《内经》中有“消瘅”,“膈消”,“消肺”,“消中”等不同名称,并强调五脏虚弱是消渴病的主要病因,故《灵枢?五变》篇说:“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内经》还把消渴病分为上消、中消、下消三种类型,并沿用至今,这些对现世仍有指导意义。又如《伤寒论》,其以六经为纵轴,从证为横贯,发微而见隐曲。对于六经辨证,历代医家阐幽发微,立论精详。
颜老治疗案例
案例1
我们看颜老几个病案。
曾治一喉痹男子,患病多年,疼痛不禁,兼有便行不实,易汗,面白,多方医治无效,脉数,沉取无力,舌淡苔薄腻,育阴泄热,清化痰热俱不为功,遂予“理阴煎”(熟地、当归、甘草、肉桂),仅三帖,其痛苦消失。
年1月20日上海《新民晚报》报道了一则医案。有一19岁少女从小患左上肢血管瘤,左手背、手指、前臂肿胀、疼痛、不能劳动。左前手臂周径为39厘米,左手背周径为28厘米,青筋暴露,需着袖口特大的衣服。X片显示:左前臂及手背血管瘤,尺骨中下段增粗,尺桡远端关节脱位。院外会诊认为已无法保留,拟予截肢治疗。我用清热化瘀,软坚清瘤之法治疗,二年后左前手臂周径缩小为26厘米,能穿着普通衣服,避免截肢,恢复劳动力,分配在某无线电厂工作。
又如一位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红细胞万/立方毫米,血色素5克,白细胞/立方毫米,网织细胞0.1%,骨髓穿刺结果:骨髓部分抑制。面色不华,神疲乏力,齿衄,巩膜及眶周色素沉着,脉细缓,舌淡红,苔薄腻。一般认为是气血、肝肾的亏虚,而我认为乃因瘀浊胶滞,而使生化无权,应先以宣畅气血为第一步。处方用的全是活血化瘀之品,七帖后,红细胞/立方毫米,血色素8.3克,白细胞/立方毫米,血小板/立方毫米,又服21帖后获致缓解。
“人禀五藏,以有五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然凡病情复杂、隐蔽、或多方面相互牵涉时,必须有一个起决定和影响作用的症状,而其它症状都是随着这一症状的产生而产生,随着这一症状的转变而转变。
案例2
我们看一个肝硬化病人,据现在西医治疗估计只有三个月的寿命了,那我们看看颜老是怎么治疗的。
曾治疗1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入院时神昏谵语,实验室检查蛋白比例倒置,钡透示食道下端及胃底静脉曲张,诊断明确门脉高压症。经输血、中药治疗,出血遂止,旋即出现高热、浮肿、腹水、并迅速加剧,空腹血糖13.8mmol/L,用保肝、降糖、利尿、放腹水等综合治疗,病势有增无减。
如果继续西药治疗,应该就是几天的寿命。我上面说多了,请颜老会诊,会诊时已腹大如瓮,脐凸足底平,奄奄待毙,总的印象是实不耐攻,虚不受补。用东垣天真丹出入为方,轻补缓攻,立足于助气化、展气机、药后颇合病机,二便畅利,腹笥渐松、精神、胃纳转佳,改从丹溪大温中丸法启脾阳,逐凝聚、宣经气、利腑道。连服43剂,腹水消失,血糖初平,肌肉渐充。患者痊愈出院,随访5年没有复发
案例3
再举一个例子。
曾治一持续3年不愈之呃逆患者,遍用常法不效,投通窍活血汤2剂而愈。其三谓“脾统四脏”,人体脏腑组织功能活动皆赖脾胃之转输水谷精微,脾荣则四脏皆荣,脾衰则四脏俱衰。有一老年患者久病内脏下垂、低钾症、肺气肿、备尝补肾、补肺、补脾之药、终鲜有效,遂于前医方中加入苍术、升麻、荷叶、粳米、颓象一举而振。于是得出结论:实脾不如健脾,健脾不如运脾,四季脾旺则不受邪。
我们可以看出来,我们的先人对肝硬化的治疗已经很成熟了,为何现在反而落后了呢?只能说我们的医术落后了,为了人民的健康我们努力学习吧。
我一直也在努力,从这些年的看病经验上我得出结论,凡是三付药没有效果的说明没有对症。所以我认为以后医生的任务是好好钻研医术,我们国家这20年培养的开大方的医生可以想象医术肯定不行。如果一个医生连肝硬化都治不了,那么肝癌就想都别想了,那肺癌就更别想了。我辈当努力啊。
今天我们学习到这里,谢谢大家的支持,你的支持是我学习的动力。
了解更多中医知识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