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中风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大暑难眠,不觅仙方觅睡方
TUhjnbcbe - 2023/6/27 22:49:00

大暑节气将至,此时的太阳到达*经°,是一年来日照最多、阳光最盛、气温最高的时节。

古人将大暑分为三候:

“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

一候:大暑节气,萤火虫开始孵化而出。这意味着,距离“飞萤卷帘入”的秋夜不远了。

二候:土地变得潮湿,使得天气闷热,湿热令人难耐。

三候:大暑到来,雷雨频发,雨水充沛,大雨可削减炎热,气候逐渐向立秋过渡。

近期,大家都在被高温折磨,全国各地的气温常高达35-40℃,这对大家都是一种生活挑战。再加上大雨滂沱,导致天气闷热,“湿热交蒸”在此时到达顶点,令人难耐,因此夏天更容易出现睡眠不好的症状。

古往今来,夏季睡眠有很多讲究,我院脑病内科专家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谈谈夏季如何惬意又科学的睡眠吧。

1.夜卧早起

《素问四气调神》曰:“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

盛夏炎热,可以适当晚睡早起,以适应夏季的昼长夜短。“夜卧”是指亥时(21:00-23:00)入睡,早起是指卯时(5:00-7:00)起床。

夏季暑热外蒸,汗液外泄,毛孔开放,空调房温度可控制在24-26℃,但睡觉时不可空调、风扇直吹,避免风寒之邪入腠理。

畏热的朋友,可以效仿古人的降温方式,放置一杯冰水在床头。但天气再热,也应该把被子盖住腹部,以免受凉发生腹痛腹泻。

2.注意午睡

夏季昼长夜短,盛夏的一天可抵深冬的两个白天,所以建议大家在大暑时节,养成午睡的好习惯。

午饭后10-20分钟,在午时(11:00-13:00)用20分钟至半小时,选择一个凉快安静的地方午睡。

炎夏的暑邪旺盛,常有中暑的风险,午睡不仅可以避免在烈日当头的中午户外活动,也可小憩以消除白日的劳累。

3.静心安神,再入寝

大暑酷热,容易使人心烦意乱,还会导致心火上炎、肝火旺盛、气血逆乱。

因此,炎炎夏日,睡前我们一定要放松自我,抛下一天的疲劳、忧虑,将一切俗务掷之脑后,保持心态平和,做到“清静无为”。

入睡困难的朋友,可以在睡前翻一翻修身养性的书籍,比如《*帝内经》、《菜根谭》、《道德经》、《易经》等;

听一听舒缓悠扬的乐曲,例如在中国传统五行音乐疗法中,徵音(主音为5-so)与夏气相应,入心,可养心健脾、清肝泻火。相关曲目可以选古琴曲《流水》、《洞庭秋思》、《山居吟》、《文王操》等。

大家还可以睡前焚香,飘渺香霭,以香静心,比如选用沉香、檀香可安神助眠镇静,同时配合揉眼、擦面、摩腹、梳头,亦或者吐纳冥想,以养心潜阳。

这样,心静神安,便能清心入睡。

4.适当运动,有助睡眠

夏季运动时间最好是早上或者傍晚,适当出汗,增加气血流通。夏天气候炎热,容易伤津耗气,运动后要及时补充水分。

中老年人,尤其慢性病患者,尽量避免消耗过大的运动项目。因为运动量过大,可能诱发心脑血管意外。中老年人更适合练习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可顺应四季的阴阳消长,润养五脏。

安神药膳推荐

1.大枣茯神茯苓粥:大枣6个、茯神10g、茯苓10g、大米50g。先用茯苓、茯神水煎,滤取汁液,再与大枣、大米同煮为粥,每日早晚各1次。

此粥有安神定志之效,其中茯苓可健脾宁心,茯神养心安神,久服安*养神,常用于心悸不安、心虚气短之症。

2.桑葚百合饮:干桑葚10个、百合15g,洗干净后,水煎服,当作饮料饮用。

其中桑葚甘寒益血而除热,热退阴生则心火降,故*安而神自清宁,百合也有清心热、补心阴之效。本方适合于心肾不交、烦热不眠者。

安神穴位推荐

1.百会:在头部,前发际线正中之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此穴为手足三阳经及督脉的交会处,可调神志、镇静安神、益气升阳。

2.四神聪:由百会穴前、后、左、右各1寸的四个点组成,有宁心安神之功效。

保健要点

按摩:每次按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各按摩50圈,每日2-3次。

温灸:使用艾绒,借助灸火的温热力,通过经脉的传导,以温通经脉、调和阴阳、扶正祛邪。

希望大家养成以上这些良好睡眠习惯,运用这些小良方,在这个炎暑里,觅得睡眠良方,在温馨的居家环境里,花间竹影幽窗中,香甜酣睡。

专家介绍

林兴栋

主任中医师、教授

擅长

中西医结合诊疗中风(脑血管病)、头痛、眩晕、失眠、帕金森氏病、脑炎(多发性硬化)、神经痛等神经系统疾病和中医药防治(热病)感染病。

出诊信息

总院

总院:周一上午,周三下午

总院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暑难眠,不觅仙方觅睡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