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中风一直是危害中老年人生命的常见脑血管疾病,一旦发病便可在短短数分钟内让人走不了路、说不了话,甚至大小便都不能控制,失去生活自理能力。但还是有很多人还对这个病不大了解。其实,脑中风主要有两个不同类型,分为出血性脑中风和缺血性脑中风。
什么是脑中风?
脑中风是一组以脑部缺血及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又称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从而损伤大脑内的组织,所以就会出现一系列的疾病。如果发病时可能救治不及时致死率极高。脑中风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口眼歪斜,流口水,言语不利,思维迟钝,记忆力减退,认知障碍,活动障碍等后遗症。
脑中风通常包括缺血性脑中风和出血性脑中风
1、缺血性脑中风:是指由于颅内血管狭窄或闭塞,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及相应症状和体征地疾病。
2、出血性脑中风:是指颅内血管破裂导致颅内出血,进而出现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地一组疾病。
脑中风到底的形成
1、遗传因素
虽然脑中风是一种后天性疾病,如果家族中有脑中风的病史,则脑中风的高危人群应该做好预防措施。
2、不良生活习惯因素
酒精会导致神经兴奋性增高,加重心脏负担,所以,长期饮酒容易诱发脑卒中。香烟中的尼古丁成分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会引起高血压的发生,会导致动脉硬化程度加重,长期大量的吸烟喝酒对身体造成的危害是非常大的,最后会导致脑中风等严重疾病发生。
3、慢性疾病
本身患有高血压和血脂病还有糖尿病,这些慢性疾病都是导致脑中风的罪魁祸首,如果对慢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控制不当,很容易导致病情恶化,因此而诱发多种并发症,最终导致脑中风。
4、劳累过度
人如果劳累过度,就会加重本来就工作很久的心脏的负担,一旦体力不支,或者心脏达到极限,那么,人的血液流动就会大大减缓,最后就会导致中风。
除以上常见原因外,还可能是其他因素引起的,比如动脉粥样硬化、脑部血液循环障碍、脑栓塞等,患者症状严重时要及时就医治疗。
脑中风是一种致死率相当高的疾病,所以脑中风的高危人群应该随时观察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要做好平时的日常保养措施,医院进行相关方面的检查,这样才能够有效的预防脑中风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