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工作中,经常有脑卒中患者的家属向医生咨询,老人在出院后时而郁郁寡欢,时而脾气暴躁,仿佛像变了一个人。这些变化甚至远远大于卒中本身肢体活动障碍或其他生活不便带来的痛苦。
而卒中后患者的情绪变化往往容易让人忽视,也有的家属不理解这种变化,认为是老人耍脾气,甚至抱怨老人,给家庭和谐带来危害。事实上,这种卒中后的情绪或性格变化是很常见的,我们称之为卒中后抑郁!如不及时干预将对患者的心理和肢体功能恢复造成不良影响。
什么是卒中后抑郁?
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ddepression,PSD)是指发生于卒中后,表现为一系列抑郁症状和相应躯体症状的综合征,是卒中后常见且可治疗的并发症之一。
抑郁症在脑卒中后中的发病率较高,约有三分之一的脑卒中患者伴有抑郁症。脑卒中后抑郁会影响卒中本身的预后,影响认知和躯体功能的恢复,导致更高的致死率。但同时,脑卒中也会反过来影响抑郁症的预后,即两者的负性影响是相互的,这使得脑卒中后抑郁成为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卒中后抑郁的病理机制是什么?
关于PSD(卒中后抑郁)的发生机制主要有两种假说:生物学机制假说和反应性机制假说。其中前者包括卒中病灶机制、单胺神经递质机制、细胞炎性因子机制和基因多态性机制;后者认为PSD是社会心理生物因素作用的结果,越是年轻的病人发生PSD的机率越大。
脑卒中后进行早期康复护理非常重要
脑卒中(中风)后抑郁患者由于脑神经功能受损,会出现记忆力、计算力减退、思维定向能力下降等情况,对患者心理造成较大影响,患者在进行康复训练治疗的时候会比较容易产生一些焦虑的情绪,因此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非常重要。
早期应用综合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抑郁症状,鼓励患者积极配合康复训练和治疗,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ADL能力有积极作用。
在治疗的过程中少不了心理的干预,患者的治疗环境最好是非常的清净优雅。对于那些那些脾气非常暴躁,情绪容易失控的患者,最好是单独进行治疗。
脑卒中后脾气暴躁应该怎么办?
1.对患者表现出关心爱护:在语言上要尽量的温柔,在生活中多多给予照顾,成为患者的精神支柱;
2.倾诉和倾听:鼓励患者倾吐内心的郁闷,将负面的情绪表达出来,医护人员要多患者的不幸以及遭遇给予心理上的安慰和指导,获得患者的信任;
.跟患者普及一些医学常识:对中风医学常识进行讲解,对病人的病情予以告知,以积极现实的解决方案解决患者扭曲的认知,提供真诚的安慰和引导,消除患者的心理压力,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4.发泄与疏导:允许患者哭泣、发怒,以放松心理压力;
5.和病人进行交流沟通:甚至是可以根据每一个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沟通,举办一些音乐会,古诗词朗诵讲解、书法绘画欣赏、中风后康复操、患者间的座谈交流,帮助患者学习一些生活小技能,使得患者体会到自己的价值,当然这些也是需要家庭以及社会的积极配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