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中风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生精在肝精气化生的途径
TUhjnbcbe - 2024/12/20 16:11:00

“春三月,天地俱生。”人身中生之本在肝,不论天之脏、地之脏、人之脏,不论谷气、血气、阴精。生精在肝是中医基本理论中的一个重大命题,“精,身之本也”。桂枝汤,阳旦汤,八益之方,《伤寒论》中第一方。

(一)血气与精气不同

西医有血的概念,中医也有,但精气神作为生命特有的概念,唯中医才有,精气神是中华文化中特征性的标志。

“精气为物,游魂为变。”精、气、神是生命的特征,其所指为活着的、动态的、功能的、形而上的,随生命有而显现,随生命无而消失的那部分存在,如“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等。人死血仍在,人死精气神则消亡,这是中医认知生命特有的概念和模式,学习中医不在思维上转变是不可能登堂入室的。

精、气、神不离水谷精微、血、津液、皮肉筋骨脉等物质和形质,但不是水谷精微、血、津液、皮肉筋骨脉等物质和形质。“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天有精,地有形”,血为后天精微所化生,精为先天所藏、靠后天滋养。五脏阴精的构成,一部分来自于先天,一部分靠后天精微补充。血与精的一部分皆来源于外界水谷,但是其转化的脏腑在肝。天地人三气皆生于肝,精、营、血气生之本皆在肝。

补血不等于补精,补气更非补精,《伤寒论》精亏之治,绝无直接用四君、四物汤者,基本都是在桂枝汤、肾气丸基础上化裁,医者于此处应慎之又慎。

(二)食气与水谷

食气不等同于水谷,食气指的是水谷进入胃中后被化生成精微物质的那部分。这里的“食气”亦可以称为“食精”“谷气”“谷精”等,然后精微物质按阴阳性质分为清与浊,名之以精与气。精为阴、气为阳,阴者归下、阳者归上,精下归肝、浊气上归心肺。

(三)生精在肝,收精在肺,藏精在肾,用精在心

五脏阴精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源于先天真气,无形但含有一切信息,一部分源于后天水谷、血气的转化,其构成了五脏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五脏的功能活动是阴精气化的表达,精化气,阳气的物质基础是阴精,五脏阳气根于五脏阴精,即变化在阳,一身之本在阴。

六腑为五脏使,六腑的功用只是转味而入出,只是将水谷转化为以“营”为主的精微物质,而能否将水谷精微转化为精与血的关键是以肝为主导的少阳(胆、三焦、肝),而不是脾胃。这是中医理论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关于肝、肾和精的关系,最重要的表述在《六节藏象论》中,“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肝者,罢极之本,以生血气”。肾藏精,藏五脏六腑之精气,重点在藏。“散精于肝”“以生血气”,后天谷气、血气为转化五脏阴精的重要物质基础,转化之要皆在于肝,故曰肝主一身之生精。生精的途径,一则为直接,食气散精在肝;一则为间接,通过血脉经脉而将谷气、血气化为精。气血之生,在于脾胃,更在于肝,现代医学的门脉循环也表明,由胃肠吸收的营养经由门静脉进入肝脏,在肝脏要进行合成、转换、解毒等后,才能转化为人体所需要的精微物质,才能构成动脉血中主要的成分,故言“肝者,罢极之本,以生血气。”

肝病必精亏,此为疲乏虚劳之根也。肝,罢极之本,肝主筋,人的运动由乎筋力的盛衰,精足即可化为气,气运全身,精力十足而身体健运。肝病则生精化血不足,气源匮乏,筋疲无力,责之在肝。罢极,疲劳困累之义也。“风客淫气,精乃亡,邪伤肝也”,对照《生气通天论》中关于风、寒、暑、湿之邪所伤之物,唯独风邪伤精,而所伤之脏在肝而非肾。《伤寒论》太阳中风见“阳浮阴弱”,对待以桂枝汤者,助肝而益精气,营卫调则外邪自祛也。此理不明,则精亏不知病之根在哪里,不知如何补精,亦不明虚劳病之所言与治。

生精在肝,但亦不离肺金之收,《天元纪大论》:“金木者,生成之终始也。”木为春令,其气动故万物生,金主秋令,其气动则收敛万物成,金木生成之终始所谓。金与木如轮之两端,木气之病其治不仅在木之本身,也在于金之肃降。金气虚损,肃降不得,则木气生发过度可成虚劳之病,即薯蓣丸之方义。生精在肝,肝之根则在肾,故肝之疏泄过度亦可由于肾中阴精阳气之不足,对待以肾气丸。

《金匮要略》中的虚劳病,为精之病,即肝肾之病。虚劳之因,绝无“脾胃为后天之本”之说,而皆在于肝以及与肝相关的肺与肾。生精在肝,精为身之本、为生命之本,是小建中汤对待之本义。虚劳病占内伤杂病三分之一以上,桂枝类方理解与应用的准确程度是一个医生水平高低的标志。可以说,不明桂枝汤之义,《伤寒论》难以入门。对于临床上大量左关沉弱而疲劳乏力的虚劳病人,坚持以“脾胃为后天之本”为论治者,尤其要慎之。

(四)小建中汤和理中汤之别

理中汤见于《伤寒论》,理中者,理脾胃中焦之虚寒也,中已建而脾胃虚寒者,理中汤或四逆辈。脾胃主运化,阳气受伤,则其运化及升清降浊功能失调,寒邪入又湿气不化,壅滞不通而见诸症。

小建中汤见于《金匮要略》虚劳病篇,方证对待为相火外溢而不归中,中不得建。此方主治精亏阴虚,虚热上扰诸症。虚劳病主症为虚劳里急、内寒外热、上热下寒之证,久则肌肉消瘦,貌似气血生化不足,实则为精亏阴分虚热之证。世医皆认为虚劳病疲劳之因在于脾胃,而不知脾胃发动之机在于甲乙之木。木乃人生之始、生精化血之源、建中土运之根,故精血不足似在中而不在中,详见后文“虚劳病篇解”。

“天有阴阳,人有十二节;天有寒暑,人有虚实。能经天地阴阳之化者,不失四时;知十二节之理者,圣智不能欺也。”

1
查看完整版本: 生精在肝精气化生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