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38岁,失眠伴心悸不安5年,慕名找到河南中医院马云枝教授就诊。
了解得知患者既往有抽烟饮酒嗜好,喜欢应酬,于年7月13日,目睹其做建筑的亲戚不慎从二楼房顶跌落在地当场死亡,自此以后他经常噩梦纷纭,终日惶恐不安,神魂颠倒,时常在梦中大声喊叫,伴头晕脑胀,身困乏力,心悸汗出,腰酸膝软,时有早泄遗精等,曾多次在院外就诊,疗效欠佳。
查体:神情抑郁,面色晦暗,形体超重,舌质红、舌体胖大,苔黄腻,脉弦滑。
证属胆经郁热,痰火扰神证。
治拟清热化痰、宁心安神,以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
方药组成:
姜半夏15g,竹茹15g,麸炒枳实15g,陈皮15g,茯神30g,生牡蛎30g,珍珠母30g,柏子仁30g,黄连10g,金樱子30g芡实30g畏生姜6g炙甘草3g,10剂,水煎服,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温服。并嘱患者按时作息,清淡饮食。
方义分析:
方中半夏辛温,燥湿化痰,和胃止呕,为君药,臣以竹茹,取其甘而微寒,清热化痰。半夏与陈皮一温一凉,化痰和胃;陈皮辛苦温,理气行滞,燥湿化痰;枳实辛苦微寒,降气导滞,消痰除痞,陈皮与枳实相合,亦为一温一凉,而理气化痰之力增强,佐以茯神健脾渗湿安神,以杜生痰之源,加生姜调和脾胃,以制半夏之毒性,以甘草为使,调和诸药。
患者夜睡噩梦纷纭,此乃阴阳不和,阳不入阴,故加入牡蛎敛阴潜阳,柏子仁、煅珍珠母镇心安神,平肝潜阳,黄连入中焦以增强清热燥湿之功。
方中半夏、陈皮、生姜偏温,竹茹、枳实偏凉,温凉兼进,令全方不寒不燥,理气化痰以和胃,胃气和降则胆郁得舒,痰浊得去则胆无邪扰,如是则复其宁谧,诸症自愈。金樱子、芡实性酸涩味平,可固精止遗。
按语:
该患者既往抽烟饮酒应酬过多,体重90公斤左右,属形体盛而脾气弱,痰湿盛而胆气不足之像,加上突然遭遇其亲戚死亡的突发事件,于悲痛与惊吓交加,心里久久不能接受,致胆失疏泄,肝胆与脾胃相表里,胆胃不和,气郁生痰,痰浊内生,郁而化热,痰火扰神而不寐。
胆为清净之府,性喜宁谧而恶烦扰。若胆为邪扰,失其宁谧,则胆怯易惊、心烦不眠、夜多异梦、惊悸不安;胆胃不和,胃失和降,则呕吐痰涎或呃逆、心悸怔忡;痰蒙清窍,则可发为眩晕,夜晚喊叫。
在《三因极一病症方论》卷十云:“温胆汤,治心虚胆怯,触事易惊,或梦寐不详,或异象惑,遂致心惊胆慑;气郁生涎,涎与气搏变生诸证,或短气悸乏,或复自汗,或四肢浮肿,饮食无味,心虚烦闷,坐卧不安。”
故本案患者有明显受惊吓史,中医理论认为惊则气乱,恐则气下,乃情志致病,过度惊恐伤肾,使肾气失固,气陷于下,惊则齐乱,气机升降出入失常,导致心神不定,心无所依,神无所归,肾气不固,久则肾精亏虚,心肾不交而失眠。“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胆气不足,胆失疏泄,气郁生痰,痰浊内扰导致胆胃不和,胃不和则卧不安。
专家名片
马云枝,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家二级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名中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获批者,首届河南省名中医,十届河南省政协委员,河南省劳动模范,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现任河南中医院医院名誉院长,河南中医药大学帕金森病研究所所长,全国脑保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药协会脑病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常委,世中联中药上市后再评价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中药杂志审稿专家,河南省中西医结合神经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南省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组成员,河南省基本医疗保险专家咨询组成员。
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24项,发表论文多篇,出版《中西医结合瘫痪病学》、《实用脑卒中康复学》、《中西医结合帕金森病诊疗学》等专著10部。
现主持参加国家中医药行业专项课题1项、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1项,指导承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1项。从事临床四十余年,擅长治疗帕金森病、中风、痴呆、失眠、头痛、眩晕、癫痫、三叉神经痛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