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穴篇
古代的先哲说:“太极者,阴阳之本体。”又说:“物物有一太极。”因此太极是理气的本原。通过太极来确定穴场的办法,就是借助太极隐微仿佛的样子,来观察龙穴是否真实。《穴法口诀》说:“隐隐微微,仿仿佛佛,粗看有形,细看无形。”又说:“远看似有,近看则无,侧看则露,正者模糊。”都是对太极的微妙的形象描述。
所以用太极确定穴法,首先于穴场中回顾,看见有一个若隐若现,似有又无的圆晕,这个圆晕就叫做太极晕。晕上要有水分流,晕下要水合拢。这里的水是指稍微低的地方,高出一寸就是山,低下一寸就是水。水合拢的地方就是小明堂,不必拘泥于其是否宽阔,只要能容一人侧卧就可以。有圆晕,则生气就会内聚,所以就是真穴,没有则不是。太极晕很清晰,就在圆晕的中心倒杖,一定要坐向正确,或者串联到来的龙脉,或者枕靠乐山,对内要顺应、利用生气,对外要连接堂气。前方要对着案山,下面要连接明堂,左右要分为龙虎二山,十道上的山峰不要偏斜。再在圆晕中心立一个标准,上下两弦也各立一个标准,接下来的增减进退等一切调整,都以此为依据。如果在太极晕顶,再能看见一两个半晕,如同蛾眉月一样,叫做天轮,有天轮的穴场,乃是大贵之地。
定穴的基本原则就是能够承接主山的生气,因此讲究阳来阴受、阴来阳受;斜来正下、正来斜下;主山直进的结穴则曲、主山曲来的结穴则直:主山急峻穴结在平缓处、主山平缓穴结在急峻处;硬来软下、软来硬下;主山高昂则安扦在低平处、主山低平则安扦在高昂处,这是一定不变的法则。而太极、两仪、三势、四煞,以饶减向背,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等要诀,也都是定穴的关键所在。
而通过太极晕来确定龙穴的方法,与龙穴的关系最为紧密,尤其需要仔细辨认,不可潦草。廖公说:“若还锄破太极晕,水蚁便浸棺。”又说:“兰台只在圆晕中,锄出便伤龙。”《经》曰:“外气横形,内气止生。”这里所说的外气,就是挤压挖掘出的沟槽;内气就是圆晕。杨公称圆晕为金,“圆金”分而为二,其中转向左边的为阳。转向右边的为阴,所以说:“龙分两片阴阳取”,以拶道为血脉,从左右两侧会合到一起,成为小明堂,所以说:“水合三叉细认踪。”这就是所谓“雌雄交度”的意思。
亦称之为球檐、合襟、罗纹、土宿、一点灵光、仰覆、梅花、孩儿头、化生脑…等,实际都是其别名而已。《葬书》说:“乘金相水,穴土印木,亦不过一太极之晕而已。”所谓乘金,是指凭靠太极圆晕中的突起处。所谓相水,就是指在两边夹护辅助圆晕的水,一定要分成八字汇合于小明堂。所谓穴土,是指棺椁的位置居中,不偏不斜,而且浅深适宜。所谓印木,是指穴场前一定要有余气形成的毡唇,吐出尖圆的平地。不说“火”的原因,是因为火形状尖利,带有杀气,况且火星通常不融结穴场罢了。
大凡确定龙穴的位置,务必将周围的草木去除干净,并在上下左右端详,仔细审视根据这个太极圆晕选择龙穴的位置,不可过高过低或者偏左偏右,则就获得了穴法的精妙之处。切忌锄破圆晕,或者破坏其口鼻之处。鄙人考察过许多发福之地,有很多还是前朝时期的著名墓葬,至今保持着原始的面貌,窝、钳、乳、突穴形十分清晰,界护穴场水流也清楚无损,这些固然是当年先贤与诸位大师明师口授家属,不许妄自培土、挖掘,同时也是因为有严禁侵犯墓葬的风俗,所以墓地的本来面目才能经久不变。
这一点在其他地方很少能比的上,每每见到的都是力求外观美好,大兴土木进行改造,却不知所谓的风水之美,切忌妄自改变地貌而破坏了其真实的面貌,要么不慎伤破了星辰的头面,要么不慎剪去了余气形成的唇毡,要么不慎壅塞了界护龙脉的水流,要么不慎戕伤太极晕,这些都是毁瓦画墁,变吉为凶的行为。更何况又有建筑广大的围墙,挖掘很深的池塘,建起很多的房屋,树立高大的牌坊,以及崇台望石等等,使位于吉利的方向上的山水,被遮挡得看不见了,反而在吉利的方位上,紧挨着龙穴堆积了一些多余无用的东西,怎么能不自取败祸呢?《葬书》所说的“工力之具”,以及卜氏所说的“山有余当辟则辟,土不足当培则培”。都是针对穴场周围的山水而言的,而不是说对龙穴本身,也可以人工作为的,智者必须要了解这一点。
所谓两仪,就是阴阳。世间万物没有无阴阳的,天以日月为阴阳,人以男女为阴阳,物以雌雄为阴阳,大地以山水为阴阳,而阴阳之中又各有阴阳,所以在风水学中龙有龙的阴阳,穴有穴的阴阳。所谓穴的阴阳,以太极晕间肥满隆起的为阳穴,太极晕间瘦凹陷的为阴穴,这就是穴的两仪。凡是由龙脉自身山体,直接融结穴场的就是阴龙,适合于安扦阳穴。如果是跌断后,重新耸起星辰融结穴场的龙脉,就是阳龙,适合于阴穴。如果颠倒了,即使龙穴真实,安扦也有错误。
《龙穴歌》说:“阳龙切莫下阳穴,路死生离别。若扦阴穴正相宜,子息居官位。阴龙若是下阴穴,女人公事发。若扦阳穴定为官,富贵足田庄。”如果太极晕呈现以下情形:上半截肥起,下半截瘦陷;或者下半截肥起,上半截瘦陷;或者左边肥起右边瘦陷,或者右边肥起左边瘦陷等,都是阴阳二气相互感应的表现,这样的龙穴,无论阴龙还是阳龙,都可以使用。凡是单纯的阴穴或者阳穴,都应当适当的“饶减”,如果不饶减,则生气直冲而来,龙穴必然偏于一方面,失去平衡之道。只有这种阴阳交感的龙穴,则只要选取阴阳之交的中间文治,就不用饶减,是最为尊贵的格式。高低模糊不清,瘦肥的区别,也不是很容辨认的,须清除草木,使穴场完全光净,然后才可以辨别,这样就不容易错误了,切勿草率马虎,害人又害己!
所谓三势,分别是立势、坐势、眠势。即所谓的天、地、人三种穴法。廖公说:“任何一个星辰都可能有坐、眠、立三种各不相同的姿态。立是指山形高耸生气上浮的情形,通常融结的是天穴。坐是指山形弯屈生气包藏在其中的情形,通常融结的是人穴。眠是指山形后仰生气下坠的情形,通常融结的是地穴。”这就是三势的基本格式。
论天穴,是指山势挺立,穴星山头低优状,无论是抽出龙脉,还是融结穴场,还是产生太极晕的位置都较高,前后左右,以及四个对角线方向的山峰形势相称,明堂水城等要素都符合法式,穴场前也有平地,这些都说明明山水结聚于山上,往下移动就会溃散。其体式有三种:融结在山顶上的,叫做仰高穴;融独结在穴星山头之下的,叫做凭高穴,都用盖法安扦;融结在山脊间的,叫做骑龙穴,“天财搭脊”等都是此类,用撞法安扦。其他诸如巅穴、雄穴、坐杀穴等,凡是生气上聚的龙穴,都是此类。龙穴的位置虽然高,但是站在穴场上如同在平地上,察觉不到身处高山之之上才可以。况且天穴的形势如同乘风而下,所以龙脉的来势宜缓不宜急,如果来势峻急则不是真穴。
论地穴,是指山势卧倒,穴星山头后仰,无论是抽出龙脉,还是融结穴场,还是产生太极晕的位置都较低,前后左右,以及四个对角线方向的山峰,形势相称,明堂水城等要素,件件都符合法式,这些都说明山水结聚于山下,向上移动就会溃散。其体式有三种:融结在山脚的,就是悬乳穴。融结在星体下方的,就是脱杀穴。由于其位置在穴星的下方,要顾忌是否有“交剑水”,所以往往形如“月形藏龟”,即所谓“水边花发水中红”适合用粘法安扦。融结在平地之上和田野之中的,就是藏龟穴,适宜用撞法安扦。地穴通常是靠近水边安扦的,所以龙脉来势以急猛为宜。这种龙穴因为水流就在明堂附近,所以如果明堂端正,水流方向合乎法度,很快就会发催发出家族巨富的福祉来。
论人穴,是指穴星山势如同站瑞坐,山头既不低俯,也不后仰,无论是抽出龙脉,还是融结穴场,还是产生太极晕的位置置都较低,前后左右,以及四个对角线方向的山峰形势相称,明堂水城等要素,件件都符合合法式,这些都说明山水结聚于山的中部,向上向下移动就会溃散。有一种体势融结在山腰要,名叫藏杀穴,用撞法安扦。如果龙脉来势急劲,则用倚法安扦。人穴通常是避风安扦的,所以龙脉来势宜不急不缓。
而人穴只有这一种格式,融结在山之腰,其中龙脉来势和缓的,龙穴的位置在中间,即所谓的撞法。龙脉来势急劲的,龙穴的位置就偏居一边,即所谓的倚法。龙穴的位置不可太高,太高则为天罡穴,容易伤及龙脉;也不可太低,太低则为泥水穴,容易伤及龙穴。所谓天穴兆示显贵,地穴兆示富有,人穴既可能兆示显贵,也可能兆示富有,这都是大概之言,不可盲目相信。但是兆示显贵的穴场大多居高明亮,兆示富有的穴场大多低沉昏暗,而居高明亮的大多是天穴,低沉昏暗的大多是地穴。兆示显贵的穴场,其周边的山水自然要形态清秀,天穴的形势正好是山高水阔。兆示富有的穴场大多融结在靠近田野紧邻水流的地方,山既不明,水也不秀,因而近于昏暗,这也是自然之应。
凡是高穴不可拘泥于明堂,只要有砂山关拦,从龙穴上看不见水流出,甚至完全看不见水,也无妨。杨公说:“高山不论水。”《穴法》诗说:“上停之穴家豪强,宾主达特龙虎昂。高山不必问流水,时师休要拘明堂。”廖公说:“若是穴高明堂远,只要有城转。莫因此样便疑心龙住乃为真。”都是这个意思。
再论穴场的证佐,因为真实的龙脉融结穴场,必然会有证佐,证佐合理清晰,穴场就确实了。所谓的证佐,就是要穴场前方的朝山、案山、山形秀美,明堂端正,水势会聚;穴场后面有乐山峙立,鬼山支撑;穴场左右龙山虎山都有情致,缠山、护山都呈夹拥之势;穴场下面,余气形成的唇毡端正地托举;穴场的四方的应山齐全;穴场周围的界限之水分合清楚。以上几个方面,就是穴场的证佐。所以,点穴之法必须以这几个方面为标准。如果在这些方面精细察证多实践论证,怎么会不得其要领呢!
讨论砂法非常繁杂,篇幅过大难以完全陈述。究其根本,必须根据龙脉、龙穴来区别其贵贱,杨红说:“砂如美女,贵贱从夫。”然而也有吉凶确定,不可改变的情形,比如探头、刺面、欣裙等形,怎么也不能说是吉祥的兆示。而形如玉带、御屏、帝座等砂,绝不会是凶险的兆示。而关于砂的形象称呼,不必心过于拘泥。对此廖氏说:“喝砂相似便为是,奉劝莫执泥。又说:“砂形象原不一,触类宜详推。在人心巧与目明,自可立名称。”
就是说关于砂所取象的物类,名目,称呼,也不可过于执。因为山的形状是是万古不变的,而相关物类及其名目,则因时而变。某种事物古时是方的而今天却是圆的,古时是低贱的而今天却是尊贵的,也有古时有而现在没有的。比如席帽这种东西,在唐朝明时是低贱的,而到了宋时却成了高贵的服饰,玉鱼金鱼等在宋时经常有人佩戴,而在明朝就不再用了,怎么能完全的拘泥呢?关键在于人灵活观察判断而已。
再浅谈下水法。所谓“天一生水”,水实在是万物之祖。水在天地间,也是存在最多的事物,五湖四海的水不过是其表象而已。事实上,凡是沐浴在日月的光辉之下,浸包在乾坤之间的一切,都包藏着水的灵性。所以水在阴阳家的语言中,叫山水,叫风水,水占居一半,可见其重要。但在众多风水学的书中,将水列在四个科目的最后,似乎认为水没有龙脉和龙穴重要。殊不知,龙脉如果没有水的夹送,则无法证明它的到来;龙穴如果没有水的界护,则无法证明它的停止。因为“外气横形,内气止生”,所以龙脉和龙穴都要依赖水来作为证应。之所以列在四个科目的最后,只是以次序而言,而不是以地位的轻重而言。所以郭公说:“得水为上。”杨公说:“未看山,先看水,有山无水休寻地。”廖公说:“寻龙点穴须仔细,先须看水势。”都是在说,水应当与龙脉和龙穴同样重要。至于水法的内容之前都有发表过,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翻看前期文章,再次不多做叙述。
最后浅论一下阳宅风水:阳基与阴地在发越福祉方面的力量不同,而且所关系的利害尤为重要,所以古人迁徙到歧山、迁都到镐京、迁都到楚邱、北京等事件,都记录于经典之中。无论是国都,还是民舍,都是人民生活居住的依托,虽然大小有所不同,但所对应的吉凶的征兆并没有什么不同,因此对阳基的研究,也是堪舆学中至关重要、不可或缺的部分。
所谓阳基与墓地大体上没有什么不同,二者之间的区别在于,阳基龙脉一定要长,穴场一定要宽阔,水流一定要是大规模的会聚、大跨度的弯曲,周围的山也一定要大规模的交结、要远远地朝拱。所以必须是山水大规模聚会之处,然后才可以融结。前来聚会的山水愈多,则局势愈宽阔,局势愈宽阔,则所融结的穴场的规模和力量也都愈大!去过三僚村的人相信都有去考察过蛇形祠的案例,如果风水入门了与心细者相信能悟到不少知识。
最大的将融结成京都省城,次一等的将融结成郡的府城,又次一等的将融结成州的府城,再次一等的将融结成市井乡村的基址,都是各以融聚规模的大小,来区别其优劣。廖公说:“建都山水必大聚,中聚为城市。坟宅宜居小聚中,消息夺神功。”关于京都的垣局,以及省、镇、郡、邑等,都不具体论述,这里仅就水流融聚的阳基,比较贴近民众的生活,而展开论述,这之中又有平地和山谷两种不同形式。
总的来说,平地上的阳基以得水为美,山谷中的阳基以藏风为佳。卜氏说:“大山支下水交流,孔林最茂。”这是在说平地上的阳基能“得水”的情形。“龙虎山中风不动,仙圃长春。”这是在说山谷中的阳基能“藏风”的情形。“平夷山谷,力量不殊,特所结者有异。”这是观察阳基的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