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邂逅社工ID:xiehoushegong」
一、项目背景
跌倒指的是突发、不自主的体位改变,导致摔倒在地或一些更低的平面,但不包括暴力、意识丧失、偏瘫或癫痫发作所致的跌倒[1]。
卫生部年公布的《中国伤害预防报告》指出,儿童青少年和老年人是伤害发生的高危人群,而老年人伤害的首要原因是跌倒。报告指出,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居民中,有21%至23%的男性、43%至44%的女性曾经跌倒过,而且跌倒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升高。
按照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1.32亿来推算,估计每年中国老年人因跌倒发生的伤害人次数可达万。除导致死亡外,跌倒还造成老年人活动不便、功能受限、残疾等后果也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消耗大量的医疗和社会资源。如果不尽早干预,老年跌倒问题可能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水平的严重社会问题[2]。
然而,长者跌倒的发生并不是一种意外,而是存在潜在的危险因素,长者跌倒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进行居家安全改造的长者居所,可以降低意外发生率达80%以上。
年南头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全面了解南头镇长者的在预防跌倒方面的情况,针对分散在社区居住的独居、空巢、孤寡、三无长者开展跌倒风险及居家环境安全调查,共调查46人,覆盖率%;针对南头镇本外地长者或长者的主要照顾者进行长者防跌意识调查,共份。根据这两部分的调查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
(1)从跌倒事件层面:年内有跌倒经历的长者为31.45%,其中患糖尿病的长者有跌倒经历的比例为50%。跌倒原因分析中16.35%的长者因为膝盖无力、地滑而跌倒;11.32%因为失去平衡跌倒;10.69%因为感到头晕或眼花而跌倒。有研究显示在20-60岁年龄内姿态平衡功能最佳,60岁以后出现衰退。另外,视觉系统在控制立体姿态平衡能力中起重要作用[3]。随着年龄的增长,长者大骨质流失,双脚无力、视力衰退,平衡能力下降,导致长者跌倒几率的增高。此外,日本京都大学医学院京都基因医学中心的一项研究显示,人的平衡能力与中风的危险有关。平衡能力强的人发生中风的概率较小[4]。所以提升长者的平衡能力不但能减低长者跌倒的风险,还能减少长者中风的概率。
(2)从防跌意识层面:有33.34%的长者觉得跌倒是不能预防和控制的,有37.11%的长者平时是没有做任何预防跌倒措施。针对存在跌倒风险的行为调查显示,54.72%的长者有踏矮凳高空取物的习惯,40.88%的长者有光脚或只穿袜子在家走动的习惯。研究显示进行防跌教育与运动课程,加强长者对预防跌倒之认知、信念[5],减少可能导致跌倒的行为或习惯。对老年住院患者提高防跌倒认知可预防跌倒的发生,临床防跌宣教应重视老年患者的个体化差异,同时加强患者防跌薄弱内容的宣教[6]。
(3)从居家环境安全层面:66.67%的长者家中用的都是蹲厕,81.76%的长者家的厕所没装扶手的。长者表示上完厕所站起来出现困难时,一般是抓住旁边的水管或一些装满水的水桶之类的站起来。71.07%的长者浴室里面洗澡的地方是没有放防滑垫的,72.96%的长者床缘没有床栏扶手方便长者借力起身。有研究显示进行防跌倒安全教育及老年人防跌倒家居环境改造专题讲座后92%的受访者都积极参与居家环境改造;跌倒发生率为9%,低于国内文献报道的社区老年人跌倒发生率为14%的结果,证明针对老年人跌倒环境危险因素,提出预见性家庭环境改造对策,可以减少老年人跌倒发生率[7]。所以进行长者防跌倒安全教育及家居环境改造是很有必要的。
综上所述,南头镇长者防跌意识薄弱、个人存在跌倒风险的习惯和不安全的家居环境等情况,会增加长者跌倒的几率,因此,社工中心设计了“耆爱益家”长者居家安全改善计划进行介入。
二、社工介入模式探讨
(一)理论支持
本项目运用的理论支持主要有:认知行为理论和生态系统理论。
认知行为理论认为,在认知、情绪和行为三者中,认知扮演着中介与协调的作用。认知对个人的行为进行解读,这种解读直接影响着个体是否最终采取行动。因此,社工中心期望通过开展长者防跌倒的相关主题活动引起公众对长者预防跌倒的重视,提升社区居民对预防跌倒知识的了解,改变长者及照顾者觉得长者跌倒是不能预防的认知,促进长者采取预防跌倒的行动,从而达到预防跌倒的目的。
生态系统理论把个人与环境看成是一个统一的复杂系统,在这个由不同层面的生活空间构成的系统里,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形成一种互惠关系,互惠的结果体现为调适度,即一个适应性良好的人与其具有滋养性环境之间的交流。一个对长者友善的环境有利于长者能更加安全、更好地在家里生活,提升长者居家养老的适应性,形成一种互惠的关系。
(二)服务介入策略及流程
(1)“耆爱益家”长者居家安全改善计划的总体规划
“耆爱益家”长者居家安全改善计划运用“三级预防模式”作为服务策略,从治疗层面、预防层面和发展层面等三个层次开展服务。三级预防模式如下图所示:
第一层(治疗层面),实施“给我一个安全的家”居家安全改造计划。从外部因素出发,从居家安全环境层面,针对跌倒高风险的长者进行居家居家改造。其中,针对社区中低保、低收入或经济困难的独居、孤寡、高龄、双老同住的长者,根据他们的需求,为其提供免费的居家安全改造的相关服务,如安装马桶、安装厕所扶手、床边扶手、坐便椅、拐杖等。而针对社区具有高风险的普通长者,免费提供跌倒评估、给予改造建议等服务。在这个层面,主要以提升长者居家环境的安全性,降低长者因家居隐患造成跌倒的情况。
第二层(预防层面):实施“做个快乐不倒翁”防跌意识提升计划。从内部因素出发,在长者的预防跌倒意识和知识层面。针对社区困难长者进行防跌倒知识和技巧的普及。针对社区普通长者开展预防跌倒、平衡运动、家居环境安全等相关主题的讲座、小组、社区教育活动等,引导社区长者及照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