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病在我国发病率十分高,是目前我国居民致残和致死的第一位疾病。而中风后期痉挛性瘫痪又是其常见的后遗症。中风瘫痪造成的疼痛和活动障碍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并且对患者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中医药在中风瘫痪的治疗方面累积了丰硕的经验,尤其在明清时期形成了比较成熟的认识。
经过对中医药文献的调查和筛选,明清时共纳入涉及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方药的明清文献共51本,涉及方药84首,药物味,总频次达次。(数据来源:期刊-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5.15)对高频药物进行排列分析:
从表中可以得知,明清时中医药治疗中风瘫痪主要是以祛风除湿,行气活血,温通经脉,祛风散寒等方面来进行治疗。其中最常用的是祛风除湿药物,其次是温通经脉和行气活血。由此可以看出明清时期医家认为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主要病机在于外中风寒、内兼血虚。治疗方向主要是祛除外邪和內补血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