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中风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CRIA中医优势病种分会场聚
TUhjnbcbe - 2021/1/25 9:05:00
年12月18日,围绕中医优势病种的临床疗效、循证评价、效应机制,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临床研究分会第五届学术年会(CRIA)第七分会场学术会议在线上顺利举行。会议聚焦中医药诊疗特色与优势,把握中医药研究趋势,推动中医药思想创新,旨在促进中医优势病种防治取得新进展,提高中医临床水平和服务能力。本次分会场的主席由大会秘书长田贵华主任医师担任,会议开始前由田贵华主任医师介绍与会报告专家,并对参与线上会议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感谢。会议开始由大会主席、北京医院常务副院长商洪才研究员致辞。商洪才研究员在致辞中提到,中医药学与循证医学融合发展二十年,希望通过循证医学为中医优势病种的提供高级证据支持,充分发挥中医优势病种的诊疗特色,立足中医传承、创新、发展,同时祝愿分会论坛顺利举行。中医药在医疗实践经验总结基础上逐步形成了系统、独特的防病治病优势,并在不断丰富发展。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建立中医的优势病种,通过临床实践、循证评价以及机制探索,形成符合中医学特点的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诊疗规范或临床疗效评价方法,保障中医药发展历久弥新、学术长青。本次会议由长春中医药大学科技处处长李光哲和大会秘书长田贵华主任医师共同主持;邀请浙江中医药大学校长陈忠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肝肾疾病病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刘平教授,湖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彭清华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原副校长、广州中医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许能贵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李熳教授,北京中医院副院长唐启盛教授,中医院刘玥副主任医师做了七场精彩的学术报告。

陈忠教授长期从事脑科学神经药理研究,本次报告为我们带来了组胺受体研究中的新技术、新方法,为中医药防治脑病与现代脑科学研究的融合提供借鉴,促进多学科交叉,优势互补,以期阐明中医药防治脑病的科学内涵。

刘平教授立足于中医核心病因病机,强调中西医“病证结合”是两种医学思维方式的“交汇点”,以肝病治疗为例,探讨了如何将西医病因病理概念体系与中医病因病机理论体系相结合,拓展了肝病治疗的优势领域。

彭清华教授以中医对几种常见眼病的治疗及研究为例,深入剖析了当前眼科疾病治疗中的几种中医治疗方法,并以干眼症、青光眼等典型临床案例探讨了中医个体化辨证论治治疗眼病,凸显了中医在眼科疾病的治疗的优势。

许能贵教授致力于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研究,创新地提出“督脉为脑脉、主治脑腑疾病”的学术思想,创立了以“通督调神法”为主体的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分期治疗方案,丰富了现代中医中风病的治疗。

李熳教授从针刺镇痛机制研究入手,介绍了团队目前在针刺镇痛的大脑神经环路和神经生物学机制研究方面所做的工作,为完善针刺镇痛的理论内涵提供了科学依据,为针刺镇痛在临床研究的推广应用提供证据支持。

唐启盛教授围绕抑郁障碍的中西医认识,分别从西医和中医角度对抑郁症的发生、发展进行了详细阐述,并介绍了在规范抑郁症中医证候学标准和制定中医治疗方案中所做的工作,进一步完善了中医治疗抑郁症的诊疗规范。

刘玥副主任医师以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为切入点,阐述了近年来中医药在防治心血管疾病领域的重大突破和研究进展,并对未来围绕中医药心血管循证研究提出了展望。

最后,分会主席田贵华主任医师总结发言,围绕高水平的中医药研究和高质量的临床证据,本次会议从脑病、肝病、眼科疾病、疼痛疾病、心血管疾病以及情志病等几方面系统的梳理了中医治疗的优势病种,各位专家带来的精彩报告和展示的优秀学术成果将激励更多的青年学者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而奋斗。未来,将继续致力于循证医学与中医药融合发展,以更加科学的方法、技术、理论,完善优化中医特点的临床研究方法,凸显中医在优势病种的疗效优势,有力推动中医药现代化进程,丰富中医药的科学内涵和时代特色,助力中医药走向世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CRIA中医优势病种分会场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