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个在癌症患者发生转移时,均可引起的一个严重的并发症,胸、腹水的话题。
临床上除了原发性脑瘤和四肢肿瘤外,几乎所有的恶性肿瘤在发生胸、腹膜转移时均可引起恶性胸、腹水。临床上一般采取抽水的办法,但是往往随抽随长,患者痛苦万分。
其实胸、腹水大抵相当于中医的痰饮范畴,腹水严重者则属于中医的鼓胀病。恶性胸水在晚期肺癌中常见,发病原因主要是胸膜转移,癌瘤侵犯阻塞毛细血管和淋巴管所致。也可能因为癌症造成的低蛋白血症造成胸水和腹水。腹水以妇科肿瘤、消化道肿瘤和肝癌患者多见。
中医认为形成痰饮的病灶,为肺脾肾功能失调,水湿内蕴,津液停积,变生痰饮。在治疗上,由于饮为阴邪,遇寒则聚,得温则行,所以应以温化为主,《金匮要略》就提出了“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原则。同时,还要根据肿瘤患者大多是体虚邪实的特点,分别标本缓急的主次,根据表里虚实的不同,分别处理。在表者宜温散发汗,在里者宜温化利水;正虚者宜补,邪实者当攻;如邪实正虚者应消补兼施,寒热相杂者又当温凉并用。
之前我看诊过一个癌症患者,女,60岁,肝癌。患者来诊前近5个月,出现头晕心悸、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等症状,且不断加重,并出现脘胀胁痛,腹部逐日膨隆,齿龈出血。医院检查,肝脾均大伴腹水。医院给予保肝、止血、利尿等对症处理,腹围曾一度缩小,但停药复发。病情未能控制,腹部一天天变大,经人介绍来找我寻求中医药治疗。患者来时证见面色晦黯,精神萎靡,骨瘦如柴,脘胀气促,腹大如鼓,青筋暴露,纳呆乏味,胁痛便溏,舌质黯紫,苔根浊,脉弦缓。辩证属脾虚气滞,湿浊内阻,肝失条达,血瘀络脉。治疗上以疏肝健脾,升清降浊,益气通瘀为主。用升麻升清,泽泻降浊,*参、白术、茯苓健脾运中,当归、白芍柔肝,柴胡、青皮疏肝,鳖甲、穿山甲、海藻软坚散结。
患者服用一段时间后复诊,诸症明显减轻。腹围缩小,腹水少量,食欲好转,腹胀减轻,精神好转,体重增加,小便清利,已能下地活动。只是觉得偶尔有胁部隐痛,舌质转红,脉弦缓。拟疏肝健脾,佐以养阴,以善其后。随访至今,患者病情稳定,腹水未再复发。
胸水和腹水严重的影响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并且还可能引起继发的严重感染性疾病而死亡。所以处理好胸水和腹水,不仅可以减轻病人的痛苦,还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但是一定要早发现早治疗,避免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