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中风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回忆那些中药普查的日子文李雪岩诵贾
TUhjnbcbe - 2022/4/14 8:54:00
丹芪胶囊是不是治白癜风的药物 http://m.39.net/pf/a_7540336.html

回忆那些中药普查的日子

周末,带女儿到花果山去避暑,走在上花山村的路上,看着茂密的森林,陡峭的山路,幽静的农家小院,我开始给女儿讲我们中药普查的经历,讲着讲着我哽咽了,回想走过的路,竟然对自己莫名敬畏。

年底,全国第四次中药普查项目启动,我县为试点县之一。新中国成立以后,全国共做过三次中药资源普查:分别是年--年的第一次,年--年的第二次,年--年的第三次。

年4月,我县成立了以副县长为组长,县卫生局局长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宜阳县中药资源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医院成立了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调查队。组建普查队的时候,*策上允许在全县任何部门抽人,可落实时才发现,我县的中药专业人才是如此匮乏,医院的几个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其他单位根本无人可用,更别说找有经验的老药工了!为此,我当仁不让担任了中药普查队总指挥,经过几个月的培训和筹备,普查正式开始。根据普查方案,我们至少要完成48个样地,个样方套,个样方的普查任务,样地都要在国家规定的经纬度区域内才有效。作为总指挥,虽然没有人要求我必须亲历亲为,可我觉得只有亲自参与,走到一线,才能了解最真实的情况。

每天,我带着一群年轻的小伙子,跟着定位仪奔波在中药资源普查的路上,这些区域大多在车辆根本无法到达的深山密林处,荆棘丛生、沟深坡陡、人迹罕至、环境恶劣。普查前期,高山流水、郁郁葱葱的森林让我们充满了向往。真正的普查工作开始后,陡峭悬崖、荆棘丛中,马蜂乱飞,“凶险”遍地。有的样地,要翻几架山才能找到,可好不容易找到了却在坡度达七、八十度连人都站不住的半山腰,拉方工作异常困难,队员们要一手攀援,一手工作;拉方的、照相的、查药物的、记录的,有时需要全身靠在树上,或调换不同的角度蹲在树上,一不小心就会有摔下深渊。

标本的采集大多要在夏季完成。夏季是植物生长最茂盛的时期,茎、叶、花、果实的特征最齐全。酸枣灌木丛中夏日里没有一丝阴凉,太阳晒得使人无处躲藏,普查队员们身上背着沉重的行李、设备、干粮,攀爬在悬崖峭壁上,头上是烈火一样的太阳,脚下是万丈深渊,我们像工程兵一样边走边修路。身上的汗水浸透了衣服又被烈日晒干,化为盐碱渍;一路还要防止*蛇、马蜂的袭击;稍有不甚,不是被枣刺扎破了手,便是被挂破了衣服扎破了腿;到了中午,队员们坐在树荫下啃着自带的干面包、方便面,喝几口山泉水,就是一顿饭了。早上出门的时候,还是东方拂晓,晚上回家时已经是繁星满天了,有时路程太远甚至几天不回家。每天晚上还要将当天采集的标本压制好,一忙就是大半夜。

--年长长的两个夏季,野外的天(医院自己日常的工作,所以普查都是每周抽出两天时间,甚至上级专家来指导时都是利用我们的休息时间),我们是吃尽了苦头,每天面对自己的都是未知的挑战,原始森林都是高大的乔木,下面是常年累月落下的浮叶,一不小心就会两脚踏空,或者本想拉着一颗小树攀爬,哪知道下面却是虚土或是枯木,我们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好在森林树木多,还可被拦住自救!

普查的日子,我们不但学会了野外生存,还学会了化缘。中午往往要到老乡家讨饭吃,当然我们是要付钱的,老乡们都很朴实热情,虽然他们都是推脱不要,可我们从开始就自己定下了规矩,一定不能白吃,那段日子,我们重温了农家生活的朴素:坐在门前树荫下的石头上,周围跑着猪和鸡,栓着牛和羊,当然周边还有很多它们的排泄物,热风吹着,臭气熏着,我们依然能端着大碗的捞面条,吃得津津有味;有时甚至自己动手,生火做饭。

记得有一次,我们要到海拔0多米的岳山顶,并且要跑好几个山头(否则下次还要再上山顶)。那是真正的原始森林,上山靠手爬,下山坐着滑,抓树枯木多,踩住石头打滑。眼看太阳要下山了,在山的背面还有一块样地,如果不下去,明天还要再翻前面这几座山,我们站在山上可以看到远处的村庄,本想坚持一下做完样方后就不再上去,然后出山后搭车返回,因为实在是跑不动了,我们坐在地下滑着下去,结果判断失误,做完以后越走越远,无奈只好原路返回,无力又无助,真想坐在地下大哭一场,躺在地下不走了,可是我还有队友呀!天已渐黑,不把你逼到绝路你就不知道自己的潜力有多大,最终还是坚持走了回去。现在想来还是感觉自己很伟大。

还有一次,也是在花果山上,人烟稀少,攀爬了一天,下山后累得只想早点回到住处,哪怕不吃饭也要躺下好好歇歇。好不容易走到停车的地方,车却打不着火,手机全都没有信号,无法求援;天已经黑了下来,还有很远陡峭难行的山路要走,我们束手无策,大家面面相觑!真是天无绝人之路,这个*都不来的地方,突然有一对情侣开车出现!我们像看到了救星,赶紧迎上去向人家说明情况,俩人非常友善,开车到花山村,找来绳子和救援的车子,我们终于得救!莫非,我们干的是利国利民的大事,看到我们遇到难处,上天开眼,派人来救?

还有一次,我们开车走在去上观乡的山上,路的一边是悬崖,一边是大山。车跑着跑着,突然右后方的轮子掉了,我们*飞魄散,有人甚至嚎啕大哭,说如果今天是前轮掉了该咋办难道要以身殉职吗?想想都后怕!

我们没有专职司机,我们的人是多能的:路上开车;到了定位区域,分头找合适的样地,拉样方,找中药,数数量,做记录,给药物照像,挖药采标本;晚上还要做标本,压制后还要反复换纸干燥,上传信息系统......工作要求相当的细致繁琐,白天跑一天,晚上还要忙到大半夜。

普查期间,河南省中药普查办公室的专家要定期到每个试点地区察看指导工作,这也是学习的机会,我们都非常珍惜.我患有干燥综合症,那段时间常常腮腺发炎。有一次我本来已经轻微发病,为了不错过学习机会,没敢吭声,瞒着家人还和往常一样陪着专家和队员一起上了,结果劳累一天,晚上回来时两侧腮腺又红又肿,嘴都张不开,发烧不止。回到家,老公埋怨,老妈心疼,狠狠的把我骂了一顿,还得赶紧给侍候我输液。我像一个犯错的孩子,一声不吭。那次是我腮腺炎最重的一次,两三天不能吃饭,输了十多天的液才好。

普查历时两年,我们战酷暑,斗高温,披荆斩棘,不畏艰辛,踏遍了全县16个乡镇,行程00余公里,步行山路余公里(我们随身配的有定位记录仪),共填写调查表格余份。到达样地48个,完成样方套个,样方个,发现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个(其中省定重点品种53个),压制标本份,上传照片余张,传统知识调查问卷份,电话调查多人次,走访群众多人,中医中药方面特色治疗24条,调查种植户91户,种植品种26种,调查各乡镇药材收购站13个、医疗机构17个,提出合理化建议8条,形成了六千多字的普查报告一份,圆满完成了普查任务。虽然很艰辛,但也收获了付出后的快乐。

普查队员们苦中作乐,做打游诗一首:

《采药行》

六点天未晓,人已晨起早。乘车向山行,摸肚只半饱。一路簸和颠,无趣游兴少。危崖堕落多,生还可能小。仰望参天木,灌多坦途少。绊人之木通,刺人之酸枣。冒死向前驱,壮心不言老。谁料近午时,中峰十里渺。长叹兮无奈,干馍填肚饱。归去罢!不归晚来喂狼了。一路采药行,苍术满山生,*精生态好。一众依旧颓然态,回望中峰正渺渺,壮气减多少!去兮,去兮,明朝另觅名山,采得满山药,归来笑,把今日无奈龌蹉、尽清扫!

作者简介

李雪岩,医院的一名医务工作者,爱工作,爱生活,爱家人。崇尚简单,希望传播爱与善良。

朗读者简介

斯露,教师、大队辅导员。时间,是治愈一切的良药;声音,是治愈心灵的良药。愿用声音陪你走过每个春夏秋冬。

灵秀之家

1
查看完整版本: 回忆那些中药普查的日子文李雪岩诵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