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疾病传变的形式(一)病位传变1、表里传变。表与里,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所指的病变部位并不是固定的。病在表,多见皮毛、肌腠、经络的病机变化及临床表现;病在里,多见脏腑、精气血津液的病机变化及临床表现。(1)表病入里。指外邪侵袭人体,首先在机体的肌肤卫表层次,而后内传入里,病及脏腑的病机传变过程。如外感风寒,入里伤肺及脾。(2)里病出表。病邪由里出表,主要取决于人体正气的抗病和驱邪能力。若正能胜邪,驱邪外出,则病由里出表,病势好转。反之则差。2、外感热病传变。指外邪侵入人体,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伤寒是外感热病的总称。广义伤寒包括中风、伤寒、湿温、热病、温病;狭义伤寒即感受寒邪引起的外感热病。(1)伤寒六经传变。一般传变规律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称为“循经传”。(2)温病卫气营血传变。温热病由表入里、由外而内、由浅入深、由轻而重的疾病演变过程。一般来说,病在卫分病在气分病在营分病在血分,越来越重。(3)温病三焦传变。一是顺传,一般多由上焦手太阴肺开始,由此传入中焦脾胃,中焦病不愈则传入下焦肝肾。二是逆传,即由肺而传入心包。所谓“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外感温热篇》)3、内伤病传变。一是脏腑间传变(五行学说中的,母子相及、相乘、相侮等);二是经络传变;三是络脏腑传变(如心肺有病,可出现胸痛、臂痛,冠心病、心绞痛的左肩部放射性疼痛)(二)病性转变1、寒热转化(病机之“阴阳失调”)2、虚实转化(病机之“邪正盛衰”)
二、影响疾病传变的因素1、环境因素。如居处高海拔地区,气候干燥,感邪后较易化热、化燥,伤阴耗津;低海拔地区,湿潮,感邪后较易化湿,伤气伤阳。2、生活因素。如家庭和睦,心情愉快,饮食合理,劳逸得当,则机体正气充足,很少生病;即使生病,也好的快。反之则差。3、体质因素。一是体质决定正气强弱,从而影响疾病传变,二是体质决定病邪从化(素体阳盛,邪从化火,素体阴盛,邪从化寒)。4、病邪因素。一般阳邪传变快,阴邪传变慢。疠邪传变急骤。外感病以表里传变为主,伤寒多六经传变,而温病多卫气营血、三焦传变。5、诊治因素。早期的正确诊断与治疗非常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