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中风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62岁阿姨晨练突发脑中风,医生老人出门带
TUhjnbcbe - 2022/11/8 21:22:00


  62岁的孔阿姨(化名)如往常一样起了个大早,6点不到,就到公园去锻炼了。没想到刚开始做热身动作,她就觉得浑身没力气,半边身体好像也不怎么听使唤了,脸色也越来越白。


  和她一起的同伴见状,赶紧打医院,确诊为“急性脑卒中”。经过医生的抢救,孔阿姨幸运地度过了危险期,却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偏瘫、吃东西呛咳。


  “自己跟平常一样锻炼的,怎么一下就中风了呢?”躺在病床上的孔阿姨满腹疑惑。


  01入夏气温升高,脑卒中高发


  临近夏天,气温升高,雨水增多。大家都知道脑卒中在冬天高发,却忽视了夏天也是脑卒中的易发季节,俗称“热中风”。每年夏天很多老年人被它夺去生命,即便抢救回来了,留下的后遗症也会对日常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


  在夏天的高温环境中,人体新陈代谢速度加快,容易使人感到烦躁不安,而人体大量排汗、体内水分流失,可使血液的黏稠度增高,从而损伤脑血管内皮,影响脑部血液的供应,再加上空调风、喝冷饮等造成的冷热不均,热中风自然成为了高发病!


  尤其中老年人,由于生理功能减退,对外界环境变化适应性、应激性和抵抗力降低,就更容易发生中风了。


  02老人说话不利索,警惕脑中风


  脑中风,在医学上被称为脑卒中,它是一组以脑部缺血及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分为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其中,大约80%的脑中风是缺血性的。


  脑卒中已经成为导致我国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除了导致死亡外,大多数的脑卒中存活者会遗留各种程度不同的残疾,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了严重的经济负担,是因病返贫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中风之后,大脑中的细胞会失去血液、氧气和养分供应,最终令细胞受损或死亡,继而会影响到活动及语言机能,严重甚至会出现偏瘫,乃至死亡。


  03时间就是大脑,早期识别很重要


  中风发生后,救治的关键就是时间。如果在4.5小时*金时间窗内,老人能接受静脉溶栓或启动取栓治疗,病人死亡和致残的风险会大大降低!


  这两种治疗有不同适应症,但不管哪种方式,都是治疗越早越好。因此,早期识别中风非常重要。


  目前普遍推荐国际通用的“BEFAST”口诀识别法。


  想要抢时间,家属要牢记“BEFAST”口诀进行判断,也可以记一个更简单的:言语含糊嘴角歪,医院。


  第一时间拨打,溶栓或取栓的时间越早,留下后遗症的可能就越小。拨打的时候要说明是中风,以便急诊室做好抢救准备。


  在等待过程中,让患者平躺,头侧转,不要喝水吃东西,千万不要随便给患者喂服药物,以免加重病情甚至窒息。


  04能预防卒中的“三意”“三千万”


  “三个意”


  01注意有个好生活习惯


  不吸烟,不过量饮酒,不熬夜,生活作息有规律;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合理运动,低盐低脂均衡饮食,多吃鱼类、蔬菜、水果。


  02留意定期检查脑血管


  有多种危险因素的老人,应定期到脑血管病专科门诊做下脑血管检查。


  03在意身边的高龄老人


  老年脑卒中患者,在季节交替时应严密监测血压,防止因血压波动过大造成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三千万”


  01身体和情绪千万别“一冷一热”


  脑血管病,最怕一冷一热刺激,所以要做好保暖,避免一下子从冷的地方到热的地方。


  比如夏天吹空调,从室外到室内,要注意温差。心情也不要忽冷忽热,避免情绪波动。


  喜欢晨练的老年朋友,最好能安排在早上10点以后,下午三四点时进行锻炼也可以,此时空气中含氧量比较足,更有益健康。健身操、太极拳、快走等都是不错的锻炼方式。切忌盲目过度锻炼,诱发心脑血管问题。


  02老人起床千万不要太猛


  人在睡眠时,血压比较低,刚睡醒时,血压会快速上升,尤其是部分有晨峰现象的高血压老人。起床过快、过猛,轻则出现脑供血不足、眩晕或晕厥,重则可能因血压突然升高而引起脑血管破裂等严重疾病。


  建议老人起床时做到“三个一分钟”:先在床上躺一分钟,伸伸懒腰;坐起靠在床头一分钟;双腿下垂再等一分钟,使心跳加快,改善脑供血状况。


  03老人排便千万不要太用力


  卫生间也是发生脑卒中的高危地带。有脑血管病变的患者和高血压控制不佳的患者,用力排便时可发生脑卒中、脑出血和脑梗死。因此患有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排便不要太使劲。排得出来就排,排不出来不要勉强,排便用力是大忌。


  那些排便不畅的老人在平时应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多运动,以保持大便通畅。如果调理效果不佳,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些药物,帮助老人顺利地排便。

1
查看完整版本: 62岁阿姨晨练突发脑中风,医生老人出门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