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中风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医圣桂枝汤证的症状桂枝汤要这样服用才能效
TUhjnbcbe - 2022/12/1 22:31:00
白癜风人民大会堂活动 http://m.39.net/pf/a_6169119.html

医圣的《伤寒论》,开创了一个时代,一个辨证论治的时代

《伤寒论》为医圣张仲景所著的,中医4大经典著作,是一部阐述外感热病治疗规律的专著。到现在还在指导着临床疾病的治疗。

《伤寒论》的辨证论治,使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开始体系化和理论化。使后人学医有一个依凭,使医学可以造福更多的人成为可能。

辨证论治就是提供了一个标准,一个模型。使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可以通过一些症状来表明。

太阳病的中风,就是太阳表虚证,也是桂枝汤证。太阳表虚证是辩证,桂枝汤证是治疗,这2个是对应的。

《伤寒论》的“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太阳病的中风,是“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

《伤寒论》的中风和现在一般所说的中风,不是一个概念。《伤寒论》的中风,是外感风之邪,是风邪侵袭人体,引起的症状。

主要表现为,发热,出汗,不愿意见风,脉缓。发热,表明患者有表证。出汗,表明营弱卫强。脉缓,表明阴弱。

患者具有:发热,汗出,恶风,脉缓,4个情况,就是中风,就要用桂枝汤。

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这4个情况,一般是一起出现的。这也是桂枝汤使用的标准症状。

医圣列好了症状,有这些症状,就要使用桂枝汤。有这些症状,就是中风,就是太阳中风证,也是桂枝汤证。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

阳浮,就是出现发热,卫气与外邪相争,阳无所依,阳胜则热,就会出现发热。

阴弱,就是营气比较弱,不能与卫气一起据外邪于体外,就会出现汗出的情况。这是因为人体阴阳的不平衡,引起的。

因为营气弱,不能充盈脉络,患者的脉象就会出现缓。

外邪侵袭人体,根据人体的气血阴阳的不同,出现不同的表现。

患者的营阴不足,就会发生中风,出现中风的症状,就是太阳中风证。

“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

“啬啬恶寒”,就是出现比较严重的恶寒。啬啬,就是出现对一般的寒,也不能适应,就是畏畏缩缩的意思。

因为患者的营气不足,不能抵御外界的寒邪,就会出现啬啬恶寒。

“淅淅恶风”就是严重的恶风。淅,就是有风的时候,风吹来,觉得风比较大,就会出现“淅”声。

现在患者没有风,或者风比较小,但是还是觉得风比较大,说明恶风程度比较严重。

因为患者的营气比较弱,对外界邪气的抵抗能力比较弱,就会出现恶风的感觉。

“翕翕发热”因为有汗,出汗就有降温的作用,所以患者的发热情况不是很严重,就是发热的程度比较轻。

一般人的发热,在降温的过程中,出现出汗情况的比较多。

“鼻鸣干呕”外邪侵袭肺卫,肺气通于鼻,就会出现鼻鸣,就是鼻塞。因为鼻子不透气,就会出现通气的动作,就会出现鼻鸣。

干呕,就是只是呕而不吐,因为营虚阳浮,阳气外越,就会出现干呕。

发热,汗出,恶风,脉缓,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出现以上这些情况就要用桂枝汤。

桂枝汤药物组成:桂枝芍药甘草二两生姜大枣

服用方法:用水约ml,微火煮取ml,去滓,不要太热、太凉的时候服用,一次服用约ml。

服用以后护理:服完以后立即小口喝热稀粥,约ml余,以助药力,粥要热才能助药力,但是不能烫。

因为患者的津液不足,粥补之。米粥是小米熬的粥,小米是北方的一个粮食,一般作为食物,现在还经常食用。是人们经常食用的一种食物。

服药以后,要使身体遍身有小汗,就是身体有汗,但是汗不是和水一样流。要是汗如雨下,就是出汗过多,这样疾病就加重了,就不能痊愈了。

因为太阳中风本身就是津液受损,再次出汗过多,就会加重津液的受损程度,不利于患者的病情。

要是服一次,微微出汗,就是病愈,就不用服药了。要是不出汗,再次用前法服用一次,就是服用以后小口喝粥。

要是还是没有出汗,就要缩短服药的间隔,半天的时间,让患者把3次的药量服完,就是半天一剂药。

要是患者的病情比较重,白天和黑夜都要服用药物,时时观察。一剂不出汗,服用2剂,甚至3剂。使患者达到治疗效果,就是患者微微出汗。

服用药物的时候,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以上就是太阳中风证,桂枝汤证的主要临床表现,和引起临床表现的原因,桂枝汤的服用方法。

医圣前辈,把太阳表虚证,就是桂枝汤证,列出了一些常见的症状,和桂枝汤的服用方法。如法诊断、如法服用,才能对疾病有利,才能对疾病的痊愈有所帮助。

1
查看完整版本: 医圣桂枝汤证的症状桂枝汤要这样服用才能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