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晚,全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举行。会议指出,落地落细落实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
“二十条”将风险区由“高、中、低”三类调整为“高、低”两类。那么,两类风险区如何划分?在不同风险区里,居民能做什么?满足哪些条件才能降级或解封?
高风险区,原则上为感染者居住地以及活动频繁且疫情传播风险较高的工作地和活动地等区域,一般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
不过,在疫情传播风险不明确或存在广泛社区传播的情况下,高风险区划定范围要适度扩大。
低风险区,为高风险区所在县(市、区、旗)的其他地区。
在不同风险区里,居民能做什么?简单来说,高风险区实行“足不出户、上门服务”,低风险区实行“个人防护、避免聚集”。
高风险区要满足哪些条件才能降级呢?此前,按照第九版新冠病*肺炎防控方案,高风险区连续7天无新增感染者降为中风险区,中风险区连续3天无新增感染者降为低风险区。
现在,按照最新要求,高风险区连续5天未发现新增感染者,即可降为低风险区。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